冯绍雷
普京在10月4日《消息报》上主张建立“欧亚联盟”的文章发表之后,激起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反响。对于普京的倡议评价不一,各有褒贬,并不出乎意外。但是,有一点却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即在有关俄罗斯未来政治格局安排刚刚有了明确消息之后,普京又如此迅速地推出面向欧亚的宏大外交构想,这非常有可能成为其未来总统任期内的一项重大外交谋划。
总的来说,普京所主张建立的“欧亚联盟”,目前还是更侧重于加强经济合作,主张以市场经济和民主观念作为建立这一合作的价值基础。普京声称,“并不是要以某种形式重建苏联”,以期减少建立过程中的阻力。但是,按照普京的构想,这一联盟“是一种强有力的超越国家的联盟模式,能成为当代世界多极中的一极”,从长远看,显然包含着同欧盟和北美等地区既合作又竞争的色彩。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丰厚历史积累的大国,外交经验丰富。在俄罗斯外交中,“以攻为守”的招数尤其突出。这种“攻守”态势的转换,有时候与其所持有的对于实力格局的估量挂钩,有时候也并不完全如此。不过,俄罗斯的政治精英但凡看到国际竞争机会的出现,便会迅速抓住机遇,进而以进取的姿态实现自身利益与抱负。
在相当部分的俄罗斯政治精英看来,往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存在对俄罗斯造成致命威胁的外部因素。同时,俄罗斯经济也在传统资源优势和国内需求增加的基础上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并逐步走向稳定。而未来6年甚至12年,或者更长时期内,可以预期的政治稳定也给多数老百姓吃了定心药。
这样一种相对和缓而无尖锐挑战性的国际环境以及相对聚合而具有发展潜能的国内政治经济状况之间的藕合,对于俄罗斯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虽然目前的俄罗斯民众并不愿意回到苏联时代,但是也同样不愿意看到原苏联地区长期处于纷争、动荡乃至战争状态。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俄罗斯外交时不时便会出现一些新奇震撼的论调。
客观地看,苏联解体以后,除了短暂的一段时间里俄罗斯人不再秉持“为兄弟民族作贡献”的传统理念之外,俄罗斯事实上从未停息过对于原苏联地区提升一体化水平的努力。
近20年来,有过独联体,有过俄白联盟,有过欧亚经济共同体,有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现在又有了欧亚地区俄、白、哈之间的海关同盟。虽然整个欧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政治趋近还不容乐观,但是,一个以俄罗斯(某种程度上还包括哈萨克斯坦)为动力的、新的区域合作水平提升的过程正在出现。
倘使如普京所强调的,未来的“欧亚联盟”要以市场经济和民主自由的理念为基础,那么,在各项基础条件都还不如俄罗斯的欧亚地区提升一体化水平,增强整体的市场功能,提升政治文化的水平,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一方面,欧亚地区提升了稳定程度,创造了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于整个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世界事务来说,也有可能是一个福音。过去20多年里,西方国家孜孜不倦地在当地推动市场与民主理念,却始终难见成效。如今,由俄罗斯主动来推进这一过程,西方国家也应该“相信群众”。
进一步言之,对于长期受到欧亚主义熏陶的俄罗斯政治思想界来说,在政治、经济以及外部条件成熟的背景下,迟早会出现这样一种对欧亚地区一体化过程的明确诉求。普京本人曾经就非常明确地声称,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俄罗斯在地理上、经济上对欧亚地区施展影响。今年,俄罗斯首次参加东亚首脑会议;明年,俄罗斯还将在海参崴举行APEC首脑会议。因此,俄罗斯的“东方”身份将在今明两年明白无误地得到昭示。
欧亚大陆的现状是:处于西端的欧洲部分已经达到了发达的状态,处于欧亚大陆东段的亚洲部分也已经处于高速成长过程当中。因此,从一个历史长过程来看,如果处于欧亚大陆核心部位的国家和地区长期处于不稳定和缺乏对外交往的状态,显然也不利于欧亚大陆整个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与稳定。
可问题是,普京所主张的“欧亚联盟”是否会导致地缘政治的竞争激化呢?原则上说,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最为根本的特点在于,今天已经有可能不再需要通过战争手段来重新分配资源,而是可以通过和平的交往来实现资源、信息、价值的重新配置。因此,笔者以为,大国间完全可以不必再重复当年冷战的血腥教训,而是通过各种新型的合作来弥合分歧,增进共识。
同时,现有的地区一体化进程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正面和反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在当今条件之下,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都只有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实现融合、国家与区域实现融合的认知之下,其国家发展和区域合作的过程才可能是持续稳定的。
任何区域一体化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对于发展水平不一、文明背景不同、国家规模大小又有着很大区别的欧亚地区来说,无论是当事国还是旁观者,都需要有接受长期考验的心态。此外,还需要以一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进步性相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一事物的发展。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 日期:2011年10月20日 作者:冯绍雷
链接:http://www.cssn.cn/news/420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