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
[香港岭南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前不久回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六十周年校庆。去的时候觉得多少是一个任务,一种责任,去了以后,尤其在上万同学校友聚集的会场上,才意识到是一份光荣,一种享受。
华东师大的前身是上海大厦大学、光华大学,1951年成为全国第一所重点师范大学,1959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在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一度被排在“985”大学名单之外,现在又有些复兴的气象。一方面是与时俱进和纽约大学合办新校,另一方面梳理传统,人们发现华师大不以培养领导干部为职责,却以延续人文道统为使命。
正式校庆典礼前夜,在新校区广场上有个晚会,气氛非常热烈,让我这个平时对世事均冷漠旁观的人,也有点情绪感应。原来人生有两件既重要又快乐的事:一是感恩,二是青春。回到母校,感激师恩与怀念青春合二为一。
也是校友的主持人董卿问我几十年来母校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我想起来两件事:
一是当初就读研究生交了第一份读书报告,我的老师钱谷融教授居然帮我改出六个错别字,我惭愧得无地自容。但他又说可推荐给学报———后来这就是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郁达夫在日本》。
第二件事印象更为深刻,是华师大教授、20年代文学研究会作家许杰先生对我们几个研究生说过的一段话。他引高尔基言:文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有一个说法,老师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许杰先生说,那你们在师大读文学,不是要做双重的灵魂工程师吗?
三十年过去了,许先生的话犹在耳边。我在大会上说,毕业以来,“双重的工程师”一点也没做好,唯一想做的,是守望自己的灵魂,不交给别人。
《羊城晚报》 日期:2011年10月23日 版次:B2 作者:潘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