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新闻晚报》:上海青少年最想做老师

2011年11月07日

今天,一份由上海爱的教育研究会、香港青年发展基金和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共同完成的 《上海市青少年梦想现状调查报告》出炉,调查显示,95%以上的当代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梦想,人均超过2个。在比例最高的职业梦想中,教师、演艺人员和医护人员排前三位。不过,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的梦想数量呈“M”状,初三年级学生的梦想数量最少。
 
青少年梦想更关注自我
 
对本市9所学校2588名学生关于梦想的问卷调查显示,近95%的青少年的最大梦想都是和自我有关。在与自我有关的梦想中,尤其以职业梦想(55.9%)最为突出,其次是学业梦想(20.4%)。其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前三位职业分别为教师(16.52%)、演艺人员(包括歌星、影星等,10.17%)、医护人员(7.5%)。
 
青少年梦想为何更关注自我?华师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研究助理陈福侠博士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鼓励竞争的社会,加之大多数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为了得到更好的机会,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得不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自我的发展上。
 
“像我们学校一个普通的文科班,大约1/3的同学都想报考师范类高校。 ”南汇中学高三学生姚诗怡说,尽管有些同学一开始的梦想职业可能是律师和金融分析师之类的,但家长都说工作难找,还是做老师比较稳定,“因此,到了高考,很多人都放弃了原有的职业梦想,转而投向做老师。 ”
 
初三学生梦想最少
 
在趋势上,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的梦想数量呈“M”状,初三年级学生的梦想数量最少。即初二年级之前,青少年的梦想数量逐步增多,到初二年级达到最高值;而在初三年级,青少年的梦想数量骤降到最低;学生升入高一年级时,其梦想的数量又有所恢复,达到第二个高点;随后,直至大学,学生的梦想数量又在缓慢下降。
 
陈博士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随着青少年进入初中,其接触的事物和信息也越来越多,对自己未来的设想也会越来越多样,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初二年级,当进入初三,绝大多数的青少年面临中考,现实状况不允许他们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梦想,一旦进入高中,中考的压力暂时解除,他们对梦想的思考又开始增多,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对梦想的追求不再像初中生那样多样易变,他们开始思考真正值得自己为之奋斗的梦想是什么,因此随后的梦想数量又在缓慢下降,直至大学阶段。
 
多数人对梦想实现有信心
 
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青少年对梦想可能实现比较有信心,而另外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对其实现的可能性持怀疑或否定态度。
 
现实生活中,梦想成真是一个充满艰辛与困难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的因素影响到梦想的实现。80.4%的青少年愿意为梦想付出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努力。 “将来很难确定”、“自己没准备好”和“缺乏他人的引导”成为阻碍当代青少年梦想实现的三大原因。
 
《新闻晚报》    日期:2011年11月5日    版次:A1叠02    作者:钱钰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