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电脑,舒服地窝在温暖沙发里,你就可以静心聆听北师大于丹讲述月亮的文化意蕴,或是随着南开大学教授陈洪一起品读《红楼梦》等六大名著。由北大、清华等国内18所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昨天正式上线,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记者注意到,上海方面,华师大庞维国教授的《学习心理学》入选其中。
本报记者 刘昕璐
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没看过网络公开课?那你就OUT了!”大学视频公开课早已经在国外名校中流行,类似哈佛大学的《幸福课》视频课程如今吸引了国内相当一批白领拥趸,但国内大学优秀公开课却没有形成集中且有规模的态势一直是一种遗憾。昨天,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的消息,一下子就振奋了许多“淘课”爱好者。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是通过“爱课程”网和其合作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覆盖信息技术、文化、建筑、心理、文学和历史等不同学科,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北大公开课点击暂居第一
首批上线课程以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为主,如南开大学《六大名著导读》、浙江大学《王阳明心学》、北京师范大学《千古名月》等。此外,还有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解读科技热点问题的课程,如武汉大学《古希腊文明的兴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概论》等。
记者在“爱课程”网上看到,目前共收录了20门课视频,视频已经被放置在主页上,每门课还都有“课程简介”和“本讲简介”,便于网友选择。网站的右侧还有一个课程人气排行榜。从上线首日来看,北京大学邓小南与阎步克教授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处在点击排行第一名的位置,紧随其后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宋志明教授的《薪火传承·中国传统哲学通论》,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千古明月》排在第三位。据悉,这些视频一上线就有很高的人气,排行榜都是根据点击量自动生成的,几乎每门课程的讨论区都留下了网友的如潮好评。
华师大《学习心理学》入选
记者发现,上海的院校中,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的《学习心理学》课程也列入其中。从“课程简介”中可以知道,《学习心理学》是为全日制本科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重点讲授学习的类型、各类学习的心理机制,以及各种学习方式的适用条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学习心理的系统认识,为其有效学习和未来从事教学提供科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不仅适用于本科生,也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任课教师,它还可以为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提供参照。该视频一共分成12讲,每讲半小时,几个晚上就能看完,以给自己新的启示。
教授:对网友的喜欢感到欣慰
记者昨天傍晚连线庞维国教授时,他表示已在网上看到一些网友的反应,对于大家对这种公开课形式的喜爱实属欣慰。“其实,视频公开课的推出目的,是希望将精品的课程拿出来互相共享和交流。各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资源不一,这种分享学习的态度,是一种趋势。”现实中,《学习心理学》这门课在华师大的校园中,是许多学生热捧的选修课。“课堂太小,学生太多,有时控制人数成了不得不为之的手段。有了网络,确实将不再局限于课堂了。”
许多网友都毫不掩饰自己的欣喜:通过网络视频,我们得以分享大师的思考、学识和智慧。他们就像一个个太阳,让我们不停地吸取能量……网友“董小树”说,挺好的,终于看到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了!“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学老师应该在课后给学生拟定一个推荐或者指定某些选读或者必读的书目,规定学生在某段时间看完,看完之后再集体讨论对书中观点的认识和批判,这点西方大学做得挺好的,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不是一味的填鸭式的教育。”
首批视频公开课中为何没有复旦、交大?
今后还有更丰富的视频公开课
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为何复旦、交大等高校的身影都不在其间?记者多方了解到,此次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申报工作其启动时间比较仓促,5月中旬,相关重点大学教务处才接到“关于开展视频公开课选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时间方面比较赶。另外,首批课程建设重点在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课程,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为主,重点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类、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热点类素质教育课程,兼顾其他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这些要求也限制了部分公开课最先露面的可能。
事实上,重点高校都未“闲着”。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教授袁竹书的《人类与核科技发展》,邵红霞的《病原生物与人类》以及沈祖祥的《旅游文化》也都是首批通过教育部申报和评估的课程,目前,正在现实教学中同步录制和视频制作中。交大教务处有关人士亦表示,将亮相后续的视频公开课。
教育部也证实,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推出以后,将陆续向社会推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内容更加丰富的视频公开课。
向公众传递价值观、思维方式
从网络公开课难觅国内高校,到专家呼吁勿再“闭关自守”,到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海量”上线,这个变化让人振奋。对此,有高校界人士指出,教育部的视频公开课在国内层面的影响相比国外大学的公开课有着先天的传播优势。不存在语言理解困难,也不存在文化隔阂,从而更容易让公众接受。但是,毕竟刚刚开始启动,各方面都在探索,当今中国社会转型,相比于传递知识,视频公开课更重要的使命应在于向公众传递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精神内核。此外,国内学生最推崇世界一流大学网络课程的是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这也将对国内的教师、视频课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青年报》 日期:2011年11月10日 版次:A05 作者:刘昕璐
链接:http://youthdaily.why.com.cn/epublish/node4/node40283/node40284/userobject7ai29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