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新闻晨报》:听于丹讲“千古明月”,上网就行

2011年11月10日

世界是平的,课堂也不例外。今后,普通公众可以在网上免费听国内名校的部分公开课了。
 
昨天,由教育部牵头组织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在“爱课程”网(www.icourses.edu.cn)、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正式上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的老师在网上传道、授业、解惑。
 
主要讲授中国传统文化
 
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讲述月亮的文化意蕴,与南开大学陈洪教授品读《红楼梦》,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教授一起锻炼口才……昨天首批上线的20门课程,以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为主,覆盖信息技术、文化、建筑、心理、文学和历史等不同学科。这20门课程分别来自北大、清华等十余所国内著名高校。
 
课程的主讲者不乏名家,如我国著名的信息系统专家、两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王越教授,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教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等。
 
教育部表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在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申报工作中,共有39所“985工程”高校申报了213个公开课选题,经教育部组织专家严格评审,遴选出103个选题,其中20门课程被推荐首批上网。
 
推荐课程重口碑
 
华东师范大学的《学习心理学》是首批上线课程之一,由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主讲。据校方介绍,庞教授从2001年就开始讲这门课,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学校属于公开选修课,“由于上得生动活泼,每年选修的学生非常多,有的选不上课的学生还来蹭课。”
 
庞维国告诉记者,他也在网上淘过哈佛等国外高校的公开课,“确实上得不错!希望国内高校的优秀课程上线后,能让大家共享知识,同时促进同类课程上课质量的提高”。
 
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说,高校公开课的制作和拍摄由学校负责,之后向教育部申报,由教育部评估后决定是否入选。“考虑到视频公开课程面向社会开放,受众范围远超过大学校园,所以选择时不考虑专业性太强的课程。”今年复旦主要推荐通识教育类课程(核心课程)参与申报,申报的课程必须教学效果好,学生教学评估得分位居前列。
 
这位负责人还强调,视频公开课的师资,并不强调一定要名师名教授,也不以职称为门槛。“我们此次申报的三门课程任课者均非教学名师,学校更鼓励口头表达能力上佳,镜头感出色,具备一定公众知名度的教师参与申报。”
 
5年拟推千门精品课
 
昨天,在网易的视频公开课频道上,“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被设置在“国际名校视频公开课”之上,并进行了重点推荐。网易公开课项目负责人朱玺瑞表示,国内高校从最初的顾虑版权等问题,到现在拿出好的课程来大批量上线,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从今天的网上评价来看,对此举叫好的占大多数”。
 
“网络公开课关键还是看内容。”他还透露,在得到版权方授权的前提下,网易考虑将国内的课程翻译成英文,让全球网民都能够共享优秀的中国公开课内容。
 
据了解,教育部在此前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2011年建设首批100门,2012—2015年建设900门。
 
《新闻晨报》    日期:2011年11月10日   版次:A5    作者:张智丽 林颖颖 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