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解放日报》:1080万选民投下庄重一票

2011年11月17日

  本报记者 王海燕

    昨天,区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全市1080万选民投下庄重一票。

    8时30分,记者走进曹杨新村街道杏梅园居委,这里是“普陀区第19选区第二投票站”。投票站设在一处老式民居里,几排长桌椅围搭成发票处、代写处、写票处等多个区域。经几位工作人员认真检查后,投票箱进行封箱。

    “选举是件大事,我要亲自来投这一票。”90岁高龄的李维森一大早就赶到投票站。老人在代表候选人名字上方慎重画上圈,在工作人员搀扶下,将选票投进了投票箱。71岁的陈曼君手里拿着两张委托书。她告诉记者,丈夫腿脚不好、儿子要上班,都委托她来投票。“他们都嘱托我,要选那些经验足、为百姓办实事的候选人。”

    投下神圣一票,履行民主权利。青浦赵巷镇方夏村86岁的李费良老大爷特地起了大早,骑着三轮车赶到投票站,这位已有52年党龄的老党员很激动,“五年一投票,这是我的权利,也是我的责任。”在虹口区第10选区,百岁老人吴梅倩特地换了件红色外衣,一早便催促女儿陪她到选举现场。拿出选民证领取选票后,老人在选票上划圈,投下庄重的一票。老人说,要把自己的这张“百岁”选民证收藏好,留作珍贵的纪念。

    9时,武宁路上的上海超高压输变电公司选举会场已坐满了人,普陀区第61选区第四投票站设在这里。大厅最显眼处——进门的第一间房专门设了 “秘密投票处”,记者看到,里面的座位都是“背靠背”设置。20多岁的公司职工李晟投下一票后说,“我选那些能力强,敢为群众说话、真正办实事的候选人。”

    为了方便因工作需要不能离岗的职工选民投票,输变电公司还设了三个流动投票箱,每个投票箱都设有两名监票人员和一名工作人员,巡回在各个变电站间。8时30分,曹安路上的黄渡变电站,值班长林丰准备与值班员姚安平交接班。“投票选举与工作两不误!”他们在红色流动票箱各自投入庄严一票后,才正式交接班。根据选区内巴士集团、武警九支队等选举单位分支机构多、分布比较散的实际情况,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设置了流动投票车,并安排监票人和工作人员跟车依法做好流动投票工作。

    不少“人户分离”的老居民选择赶回原小区投票。78岁的李青兰昨天早上特地从宝山区赶到户籍所在地曹杨五村杏梅园,“早上7点就出来了,坐了两部公交车、一部地铁赶过来呢。”王阿姨也是一大早就赶回这个住了30多年的小区,“熟悉这里的情况,在了解候选人的基础上投票才有意义。”针对“人户分离”较严重的实际情况,直到选举前一天为止,有些选区如石泉街道的几个选区还在做选民信息核对工作,争取不漏一个选民,维护每个选民的民主权利。

    很多90后大学生是第一次行使民主权利,他们中还出现了90后的代表候选人。昨天13时,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的华闵餐厅坐满了大学生,中文系大四女生蒋梦晗特意从实习单位请假赶回学校,参加闵行区第124选区的选举投票。“第一次行使这样的权利,觉得很神圣。”蒋梦晗说,她事先就在华师大网站上看了候选人的视频介绍,对候选人有一定了解。124选区代表候选人中出现了90后,生于1992年的生科院大二学生徐梦雨就是一位。不少大学生表示,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参加投票选举,很珍惜。

    选民队伍中还有不少热情满怀的新上海人。在虹口区第39选区,一名环卫职工投了韩红霞一票。来自河南周口的韩红霞,是虹远环境保洁公司清道班副班长,她在虹口环卫系统道路清洁一线已工作了13个春秋。“希望她能当选,为我们农民工争取更多权益”。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农民工参加选举,虹口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特地安排了8批24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深入江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等地,克服重重困难,赶在选民名单公告公布之前,先后为590名农民工办理了选举资格转移证明。截至记者发稿时,韩红霞以局系统2274名选民中1945票当选。“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我会尽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多服务,将他们的建议反映上去。”韩红霞说。

 

    《解放日报》    日期:2011年11月17日    版次:2    作者:王海燕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1-11/17/content_695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