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陈斯斯 徐笛
这些是似曾相识的画面。
2007年4月13日,H&M在上海淮海中路开设内地第一家销售店,市民彻夜排队。2010年5月15日,优衣库上海全球旗舰店开幕,南京西路上已是彻夜排队的人群。2010年11月23日,Lanvin for H&M 限量款全球发售,H&M店门口排起长队,众人疯狂抢购。……
对于新店开业或者新品发售,消费者真的是这么渴望而虔诚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早在2007年4月,H&M淮海中路店开业前,保安就曾透露,其实有些人是组织来的,而昨天晚上H&M前排队的人群再次证明,潮人是极少数。
利用限流战术造成排队效应吸引媒体和公众的注意,是否就是国外品牌进驻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对此,华师大商学院营销专业副教授贾利军一言以蔽之:“和苹果一样,这些品牌打的是饥渴战术。”
贾教授昨晚接受记者采访解释说,“以往高端品牌的价值在于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价格越高的商品,对普通人来讲越是遥不可及,但是随着社会的演变,更多的高端品牌如今正在尝试转型,多加入些亲民的元素,以此来扩大品牌号召力。”贾教授指出,去年美国悍马品牌的关闭即证明了以上这一点。“高低端品牌的合作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此次,H&M可以利用范思哲扩大自己品牌的高度,而范思哲也可以利用H&M强大的顾客群及其消费力度,扩大自己的品牌号召力,更有利于今后品牌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目前一些商家打出“限时限购”的口号,贾教授指出“这样一来可以管控消费环境,二来可以利用品牌饥渴战术提升影响力”。“H&M此次利用15分钟一批人限量抢购,而且每个顾客每款只能限购一件,这样一来可以说主要是确保顾客的利益,一方面可以让顾客充分地享受良好的购物环境,不会感觉购物时的拥挤,限购战术更加可以避免顾客频频撞衫情况的发生,这样对于品牌的维护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目前不少商家如苹果公司运用的营销策略。”
《东方早报》 日期:2011年11月17日 版次:A06 作者:陈斯斯 徐笛
链接: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1-11/17/content_554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