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新民晚报》整版:韩颖 光明永驻她心头

2011年11月21日

 
 
 
韩颖,小学教师。还在刚刚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因视网膜病变坠入黑暗。她挣扎着顽强地寻找心中的光明。现在,她生活的世界重新五彩斑斓。
一头长发一丝不乱,脸上化着淡妆,举止装扮淡定从容,可韩颖其实是个连光感都没有的盲人。从光明到黑暗,再从黑暗走向心中的光明,韩颖走过了一段坎坷的路。
 
坠入黑暗中
2001年之前,和正常人一样,韩颖的世界五彩缤纷。她是一名快乐的小学教师,刚刚二十岁出头,意气风发。但此后她的视网膜出现病变,渐渐地,世界在她眼里变得模糊了,到2006年彻底坠入黑暗的深渊。
韩颖绝望了,“我不知道日子该怎么熬下去。”每个月她就用彩纸折一只纸鹤,收在一个玻璃罐里,五颜六色非常漂亮,她用“美丽的形式纪念惨淡的岁月”。
她把家里的电话号码换了,不出门,不和朋友来往。她把自己锁在黑暗绝望中。情况到2008年才出现转机。在残联、盲协的关心下,韩颖走进了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学习盲用读屏软件的操作。“第一次是妈妈‘押’着去的。”韩颖说,但去了之后,韩颖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崭新的生活在键盘敲击声中重新开始。
 
十年自考路
2000年,韩颖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自学。仅仅用了1年多,便取得了14门课程中的9门单科合格证。此后,她的学业因失明中断了。学会操作电脑后,一个念头在韩颖心中闪过,既然能“用耳朵读书”,未完成的学业是否能继续呢?
2009年夏天,她牵着导盲犬,重返自学考辅导班教室。“听书学习”比“看书学习”花时间要多得多,效率却低得多。韩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残联、学校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她一次次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今年5月14日,她带着内容充实、排版规范的毕业论文来到华师大参加答辩,顺利通过。从1999年申请自考到2011年拿到文凭,韩颖的自考路走得曲折艰辛充实。
 
勇敢去尝试
韩颖回归社会了。在“上海青年会”和国际友人的帮助下,她尝试开展网络对外汉语教学,她向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中文学习者讲授中文。她的美国学生请她去美国,“为什么不试试呢?”去年圣诞节前后,她带着导盲犬去了美国。
“为什么不试试呢”,韩颖不断挑战自己。她的生活半径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现在,她上门教一个西班牙人中文;她学习古筝;学会了上网购物,喜欢买房子模型……
在家里她会烧饭、煮面条、下饺子,用吸尘器。
 
“耳思”伴左右
韩颖是2004年元旦结婚的,先生是一家私企总经理助理。“当时,我的眼睛一天天变坏,但他还是和我结婚了。”韩颖用“没有‘海誓山盟’却兑现了‘患难与共’”来评价自己的先生。“我去读书,他送我去;他写材料,我帮他参谋。”韩颖说,生活中两人互帮互助。韩颖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一年级,“我能辅导她英语。”韩颖很自信。
2009年,导盲犬耳思走进韩颖的生活,从此成了她的得力助手。“Left(往左)”,“Right(往右)”,“Go straight(直走)”,“Back(返回)”,耳思总是准确地执行韩颖的每一个口令。韩颖去哪里都离不开耳思。自学考试那阵子,耳思是韩颖的“陪读”。课堂上,耳思安静地趴在一边,一个姿势趴累了,就换个姿势继续趴着。
耳思陪韩颖去美国,在飞机上,十几个小时的航程,耳思一直趴在韩颖座位前面狭小的空间里,不吃不喝不挪窝不发出声音。“耳思就这么通人性,”韩颖搂过耳思,直夸“真是个好狗”。
 
《新民晚报》    日期:2011年11月20日    版次:A16   作者:鲁哲 孙中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