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文汇报》头版:既要明“公道”,更要行“公正”

2011年11月28日

谈专家: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贻庭
    
记录整理:本报记者
    
文汇报:九届上海市委十六次全会提出,要结合上海历史文化积淀和现阶段发展实际,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其中“公正”被摆在首位。在当前,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一价值取向?
    
朱贻庭:中国人讲“公正”,西方人讲“正义”,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而中国人讲的“公正”,在内涵上有民族特色。
    
今天我们讲“公正”,既有现代性又具民族性。一方面,公正吸收了公平、正义的某些含义,使这些西方人常用的概念进入中国语境;另一方面,由于公正的价值取向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根基,能获得很高的社会认同度,使人们的践行具备文化心理基础。
    
“公正”是中国传统的“精英话语”,而“公道”则是传统的民间话语,更加大众化,比如百姓爱说“讨个公道”、“买卖要公道”、“公道自在人心”等等。符合“公道”就是合乎“公正”;既要明“公道”,更要行“公正”;“公道立”,才能“奸邪塞”。在今天有些人是非、善恶、正邪、美丑不分甚至荣辱颠倒的情况下,提出“公正”这个价值取向无疑有重要意义。
    
文汇报:明“公道”固然重要,行“公正”更为迫切。践行公正的价值取向,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应该有哪些作为?
    
朱贻庭:“公道”明,“公正”行。公道和公正,就是代表大多数人根本利益并为大多数人认同的社会规则,并且通过民主的办法,将这样的社会规则上升为法律和制度。作为执政党,维护公正首先要坚持立党为公,而坚持立党为公,就要弘扬公正,主持公道;尤其要注意纠正包括司法不公在内的一切不公正行为,改革现实中存在的违反公正原则的不合理制度,努力为缩小分配差距和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创造更好的制度条件。在利益分配上实行公正原则,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要努力减少结果的不平等,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前党和政府积极解决民生问题,如建设保障房、提高职工退休金和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费、推行覆盖全社会的医疗保险等等,都是指向分配公正的具体举措。
    
文汇报:践行公正的价值取向,总要由具体的人来做,党政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尤其重要。在您看来,领导干部理当何为?
    
朱贻庭:公正首先是一个制度问题,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问题。用伦理学术语来说,既是制度伦理,又是德性和德行。制度要体现公正,行为也要体现公正,而再公正的制度也要由能主持公道的人来实行。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在人际关系处理上践行公正原则,无论领导干部还是百姓都责无旁贷。
    
公正已成为百姓的强烈呼声。讲公正,首先干部要办事公正,干部要“公道正派”,所谓上行而下效,这对全社会践行公正具有引领作用。但正如俗话所说:“公道人情两是非,人情公道最难为;若依公道人情失,顺了人情公道亏。”人情,无非亲情、友情、乡情,还有在市场、官场中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干部要做到办事公道,就要正确处理人情与公道的关系,在人情与公道两难的境遇下,应当也只能“依公道而失人情”。
    
文汇报:包括领导干部在内,每个人都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市民。在践行公正时,我们每个人该对自己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呢?
    
朱贻庭:每个市民都要处事公道。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尤其在遇到利害矛盾冲突时,都应坚持依照公正原则行事;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应该向“老娘舅”学习——“老娘舅”是上海人心目中“主持公道”的人格化代表,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权利、面子和偏好,还要心中有杆秤,度量一下自己的诉求和有关方方面面的诉求及权益之间该是一个什么关系,怎样协调才是公正的,才能得到各方的认可。
    
文汇报:不可否认,不同阶层和群体对公正的看法有时会不一样,这时又该如何处理?
    
朱贻庭:“公道自在人心”,重要的是让“公道”成为“人心”。当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于不同人群乃至不同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利益诉求不同,以及认知水平不同,对什么是公正会有不同理解。这就需要在认同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通过相互尊重、理性探讨,求得共识,而且使“公道不公道、人人都知道”。这样就会形成崇尚正义、追求正派、维护规则、遵守秩序、平等待人的社会氛围,使公正这一价值取向成为深入人心的基本价值理念,逐渐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抑恶、明荣知耻的良好社会风气,对种种“潜规则”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实际的压制力量。
    
文汇报:全社会要形成追求公正的良好风气和舆论氛围,需要媒体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媒体,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朱贻庭:倡导公正,当然要求“舆论主持公道”。舆论——如今除了主流媒体,也包括网络论坛、微博、街谈巷议等等,对人心走向、社会风气影响极大。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甚至广告,以及民间舆论,都应担负起“主持公道”的责任,不可屈从于利益、盲从于情绪,想说就说,瞎议论、瞎起哄。
    
主流媒体更要坚守使命,应该“促进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导致其对立,防止将少数人的不良行为归结为阶层或群体的共性,防止将一个时期难以避免的不良现象归结为永远的丑陋”。
 
《文汇报》    日期:2011年11月28日     版次:1   作者: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