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玉红
晚报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以来是语文老师教学重点。昨天,由华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 “信宏杯”上海市语文大讲堂暨闵行区语文大讲堂正式启动。专家提醒,教学生写作,老师需要做的是引导者,而不是“木匠”。
高二语文写作选题册中有这样一道题目:选择一位古今中外的伟人,并搜集资料,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纪实性文章。从学生写出的文章中,老师们都发现,学生们对于写人记事文章的手法并不陌生,但却往往写出的文章缺乏感染力。
“读完学生的习作,老师很难对所描写的人物留下深刻印象。”上海市闵行中学的语文老师高菊香认为,学生对于所描写的人物没有进行深入的刻画,导致人物形象、性格都不突出。七宝中学周琦老师坦言,现在很多学生对于人物描写仅仅停留在词语的堆砌层面,并没有对描述对象进行深入观察,导致文章欠缺生动性。
对此,上海市信宏中学的顾宁老师有着自己的一套尝试:创设听、说、读、写、看交互整合的学习情境和联想,将人物的多面性展现出来。 “首先我会利用高中语文课本内非常经典的描写人物的范文段落 《跨越百年的美丽》等与学生进行探讨,要求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体会每一个动词、每一个形容词的含义。 ”顾老师介绍说,随后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让学生从中捕捉对于居里夫人这个人物描写有效的信息并进行体会。 “通过朗读、体会、观察、捕捉,能够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细节对于塑造人物的重要性。”顾老师在谈及情境描写法时还强调,“观察和体会是学习写作重要的两个步骤,创造语境和氛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 ”
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是学习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做的是引导者,而不是“木匠”。“很多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先帮学生归纳好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市教研员步根海老师认为,文章的特点应由学生自己观察后得出体会,老师只需协助学生。
“老师教作文和木匠带徒弟是有区别的。”步根海说,“木匠先是完成作品,让徒弟去模仿。而老师却应该带着疑问和启迪的钥匙,让学生自己发现,去完成作品。 ”“举例而言,描写乔布斯,创意、简约、精致、激情……然后可以把这些词语尽可能地连成一句话:绝大多数时间,乔布斯都穿着一身深色的羊绒衫,普通的牛仔裤,微微上扬的嘴角和无边框眼镜背后睿智的目光,彰显了他的人生理念:简约和精致。 ”步根海建议,在动笔描写人物之前,学生可多想几个可描述的形容词、动词或人物的神态、衣着搭配等,而老师只要引导学生说出他所思所想到的词语即可。
《新闻晚报》 日期:2011年11月25日 版次:A2叠08 作者:杨玉红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1-11/25/content_702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