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新闻晨报》:喜!地铁站旁重开“小朱书店”有戏

2011年12月01日

  晨报记者 陈文

    记者昨天再度造访“小朱书店”的时候,朱凤涛已经忙得不可开交。

    他上午刚刚接受了两家报纸的访问,现在又被电视台记者拉到仓库里面,面对镜头诉说“小朱书店”如今的困境。店里的客人比媒体更加起劲,狭小的书架间挤满了人,比记者前天来时多了两三倍。“现在有四五十人吧,以前一天最多也就这点人。”不善言辞的朱凤涛很开心,尤其是当记者告诉他,有一位钱先生愿意提供一块地铁边的场地让他继续经营时,他的眼睛里更是透出希冀的光芒。晨报牵线:

有人愿出场地暂渡难关

    在前往朱凤涛店里的路上,记者与钱大卫通了电话。看到晨报昨天的报道后,他第一时间与晨报取得联系,表达了出把力的愿望。

    钱大卫是闵行区东川路上千代广场业主委员会的成员。他告诉记者,千代广场上有不少空置的物业,从200多平方米到600多平方米,各种面积应有尽有,绝对能满足朱凤涛的需求。

    “现在书店只剩下一个月,如果他临时需要地方安置这些书的话,我很愿意帮助他,让他缓一口气。”钱大卫很肯定地说,这件事情他能拍板。

    钱大卫同样是个爱书的人,家里满是藏书。他承认,传统的书本会被时代淘汰,但有些东西总要传承。“说白了,书早晚要消失,我以前不习惯用iPad看书,现在也在慢慢改变,但这些旧书总要有个归宿,哪怕最后把它们汇总起来变成图书馆,也要有个地方传承下去。”看到记者关于“小朱书店”的报道后,他想和朱凤涛好好聊聊,先免费提供场地暂时保存这10万册旧书,之后只要朱凤涛愿意,他也愿意继续以极低的租金把店面租赁给他,“租金上,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钱大卫甚至想,如果双方都有这样的意愿,未来他可以和朱凤涛合作,将千代广场做成专门文化市场,专门从事旧书交易。当记者把这样的想法转述给朱凤涛之后,没想到居然和朱凤涛不谋而合。“我也希望大家能一起合作,做一些文化方面的事情,如果我有这个能力,我想在上海每个区开一家旧书店,让附近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最大的利好是,千代广场位于轨交5号线金平路站旁,满足朱凤涛要依托地铁开书店的想法。对于钱大卫的邀约,朱凤涛欣然表示,一定找机会和他好好聊聊。偶遇书友:

30年难觅好的旧书店

    昨天的“小朱书店”人头攒动,满是看到报道后慕名而来的读者。

    令朱凤涛想象不到的是,他居然遇到了一位 30年前的旧相识——年近50的爱书人张益平。当年,他就常去朱凤涛供职的上海书店四川北路旧书店淘旧书,两个爱书人当时便因共同的爱好结识。

    张益平说:“看报纸上的照片,就觉得这店主很眼熟,过来一看果然是他。”张益平感叹,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四川北路旧书店关门后,他就再没和朱凤涛见过面,没想到两人的缘分依然靠书延续。

    四川北路旧书店关门后,爱淘旧书的张益平只能转战福州路,没想上世纪90年代,福州路上的旧书店也关门了,之后他只能去文庙淘书,或者转为买新书。他热衷红军史书和共和国将领传记方面的书籍,只有旧书才看得有味。“在上海,要找到这么大的一家旧书店,很难。”捧着手里100多元淘来的三大袋子旧书,高度近视的张益平兴奋不已。他说,不枉自己特地从顾村大老远跑来一趟,要不是这次晨报报道,还真不知道曾经的老朋友还在这里坚持经营旧书,这样的旧书屋要没了,太可惜。小鬼当家:

高中生愿义务帮忙开网店

    在淘书的人群中,忽然冒出一张稚嫩的面孔。17岁的金勇烨还是个高二学生,看到媒体报道后,他打算用“年轻人的方式”帮老朱一把。

    “朱先生,你好,我是上海学生公益品牌联盟的,这是一个由上海高中生成立的环保组织,我们有1000名高中生志愿者,可以帮您把这些旧书都整理上网进行义卖……”金勇烨的一番自我介绍让朱凤涛有点反应不过来,对于网络这个东西,朱凤涛虽然吃不准,但听完这个年轻人的介绍,他说,只要对书店有帮助,再大的困难他也会克服。

    在网上义卖旧书,金勇烨显得很有信心。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上海学生公益品牌联盟隶属于黄浦区团委,有公益基金支持,也有上千的志愿者投身其中。

    关于网站,金勇烨也信心满满,“我本身就是建网站的高手。”他表示,整理上传旧书,这些事情虽然工序浩大,朱凤涛也不懂网络,但通过志愿者们帮忙,“小朱书店”肯定能在网络上得以延续。

企业力挺:愿为爱书人出一份力

记者 王治明 高艳

    晨报讯 都来帮帮“小朱书店”!在新闻晨报的呼吁下,不少读者和企业都对“小朱书店”表达出援助之情。

    晨报“绿色公民俱乐部”部分成员听说晨报倡导挽留城市旧书店这一独特风景线之后,世纪公园、安利、索尼等公司纷纷表示愿意同晨报一起为爱书人保留这道风景线。

    上海锦江出租汽车公司也表示,任何行业都应关注文化的传承。

    新闻晨报官方微博在转发《“小朱书店”面临关张窘境》一文后,立即有晨报新浪万达观影团的粉丝积极转帖,上海万达电影城的官方微博也在第一时间发博表示支持。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城市剧院等晨报结对共建单位,也关注到晨报昨天头版发布的这条本土新闻,认为对于这些上海的实体书店,要备加爱护,动员更多的市民去关注。晨报第一片“开心菜园”、金山阿林果蔬园董事长王林军也表示,最近几天打算到“小朱书店”去找找宝贝,为农场书屋进一批好书。

华东师大教授许纪霖谈旧书店生存之道

卖的不是书是文化

    看到 “小朱书店”将要关门的消息,许纪霖想说的是,他去过很多国际化的大都市,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很有品质的旧书店,二手书店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品质的象征。

    许纪霖说,他每次去台北,必然会去造访那里的茉莉书店。那是当前台湾最有名的二手书店,如今已有一定的连锁规模,里面既卖旧书,也能淘到经典的旧CD。更难得可贵的是,那里既是书店又是沙龙,是一个以文会友的地方。

    “旧书店不只是一个交易旧书的场所,实际上也是一个文化空间。 ”许纪霖说,茉莉书店已超出书店范畴的内容,其中既有文化的沙龙,也有雅致的环境和清香的咖啡,“它用文化环境来吸引你,你去那里不仅是买书,更多是寻找书香,感受文化。 ”而这些台湾的旧书店,大多开在市中心。它们不是没有面临高额租金的问题,但通过多样化经营,比如卖简餐和咖啡,来解决商业上的难题。

    但在上海,许纪霖说,他很少去旧书店,因为书店环境太差,没有足够的文化品质来吸引顾客。“因此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抓起,一个是呼吁政府和社会来支持旧书店,另外,店主也要提升自己的品位,让旧书店更多些文化的味道。 ”许纪霖认为。

 

    《新闻晨报》    日期:2011年12月1日    版次:A02    作者:陈文 王治明 高艳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1-12/01/content_705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