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中国教育报》: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2011年12月06日

 

 

 

 

  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要求,近期,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织部分省(区、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领导、高等学校书记校长专门就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行分析讨论,现摘发他们撰写的文章,以飨读者。

 

 

 

 

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国问题、中国资源和中国责任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童世骏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尤其要重视研究中国问题、利用中国资源、履行中国责任。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课题要兼顾各个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和社会对各个学科的外部需要。我们要下大力气去寻找这两种需要的结合点,尽可能在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推动学科发展,并且以学科前沿成果推动社会进步。以哲学为例,研究“如何讲理”这个问题,在今天就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从总体上说,研究中国发展的经验和中国发展的挑战,对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有大量的经验需要我们从学术上总结提炼;中国发展来日方长,有大量的挑战需要我们从学术上反思应对,其中包括已基本解决但还没有彻底解决的“发展不足”的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但还严重存在的“发展不当”的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出现苗头、今后几年估计会更加严峻的“发展不稳”的问题。

  中国学者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无疑要充分利用中国特有的研究资源。在当今世界的科研竞争中,恰当的研究课题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问题”既是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研究的宝贵资源。除此之外,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传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国集中而高效的政治体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宝贵的政治资源;中国人数众多而条件改善的科研队伍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宝贵的人力资源。为用好这些资源,我们要防止只重视汉族文化而忽视兄弟民族文化,只重视古代传统而忽视近代传统,只重视儒家文化而忽视百家文化。为用好这些资源,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集中力量好办大事”的优势要真正体现为“集中力量办好大事”、“集中力量办大好事”,必须恰当处理行政管理和学术研究的关系,更加仔细地研究和尊重学术领域的普遍规律和不同学科的特殊规律,更加重视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并且让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和学术组织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用好这些资源,我们还要下更大力气把更多最优秀的年轻人吸引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中来,并进一步提高现有队伍成员的专业素质、团队精神和政治认同。

  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上世纪50年代说“中国应当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时所具有的那种国际意识和全球胸怀,也应该更好地体现在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当中。当然,就中国人口和领土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而言,研究和解决中国问题依然是中国学者为世界尽责的重要形式,甚至是主要形式。但在各国经济密不可分、全球问题层出不穷、中国学术条件大大改善的情况下,中国学者比以往有更大责任去积极参与甚至引领国际学术研究,在解决全球问题、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我们向世界贡献的学术成果要在世界上真正被承认为“贡献”,必须不仅具有高质量的知识内容,而且具有高水平的传播形式。

  最近几年来,国外公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强,国外学界对中国人的学术参与和学术贡献也有比以前高得多的期待。反过来说,发生在中国的不端学术行为、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不良学术产品,也会让国外的一些人更加失望,使那里的另一些人更加得意。因此,我们要把国外对中国的学术兴趣和学术期待当作中国学术走出国门的最好条件,充分用好,以符合学术规范、体现创新水平的学术成果,以适应对方情况、体现交流诚意的方式,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扩大国际学术影响,以实际行动让朋友们对我们更加信任,让另一些人对我们不敢轻视。

 

    《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年12月5日    版次:4   
    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1-12/05/content_56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