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通讯员蒋冰冰12月20日报道:华东师范大学今天举办了首届辅导员文化节系列活动——第25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讨会。会上,近百名学生工作者围绕“如何引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尤其是在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特别时刻”这一主题展开热议。
华东师大资环院王子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人人网、微博等大学生齐聚的网络平台上,社会突发事件往往在短时间内会被大量地讨论、转发、分享,进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大学生对于互联网传播的社会突发事件了解度非常高,例如“7-23动车追尾事故”知晓度达89.3%,“小悦悦事件”达85.3%,“我爸是李刚事件”达83.9%。互联网也是大学生知晓社会突发事件、了解社会动态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各大门户网站、人人网、微博排列前三。
华东师大信息学院崔海英认为,可以充分发挥获得大学生网民信任的“网络学生骨干”在日常引领中的作用。“网络学生骨干”,他们既不是由班级选举产生,也不是由辅导员任命,更不是现实生活中实体班级的学生干部,而是来自于网络,是学校或者班级在网络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号召力的“意见领袖”,他们的身份和影响力都来自于非官方的网络世界。他们来源于大学生网民,能让大学生网民更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要表露出来,具有掌握真实网络舆情信息的便利。让网络学生骨干积极参与校园网络的热点话题,借助于他们的影响力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向积极方向发展。
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特定时刻,学校需要即刻联系某类学生群体。如何迅速准确地找到并联系他们呢?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处刘勇2005年创建了学生工作网。辅导员们借助这个网络,只要在搜索栏输入关键词,就可快速查到他们,并抓取他们的联系方式。比如,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西藏那曲等地震发生时,华东师范大学辅导员们采用这种方式,在3分钟到5分钟之内就可以搜出该地区所有学生并群发短信和邮件,告诉学生事件情况,并请他尽快跟家里联系,了解家里情况后反馈给学校。有时有些学生是因为接到学校的短信才知道家庭所在地发生何事。这种快速反应工作机制,让远离家乡外地求学的大学生们倍感温暖,体会到学校、老师们对他的关心。辅导员们也可以迅速了解学生家里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后续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近年来鼓励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思想教育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林在勇认为,辅导员们应成为“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
东方网 日期:2011年12月20日 作者:蒋冰冰
链接:http://sh.eastday.com/eastday/shnews/qtmt/20111220/u1a94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