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劳动报》头版:包起帆团队创新成果“创”出国际标准

2011年12月30日

    本报讯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教授级高工、现为上海市政府参事的全国劳模包起帆日前接到ISO日内瓦中央秘书处的通知,由他领衔研制的集装箱货运电子标签系统,于今年11月26日经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最后一轮投票获得通过,并由ISO日内瓦中央秘书处正式颁布《ISO18186:货物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昨天,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交通运输部联合在京召开新闻宣介会,正式发布自中国1978年开始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以来,在物流、物联网领域第一个由中国专家发起、起草和主导的国际标准。

  在获悉包起帆获此成果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批示:全国广大职工要弘扬包起帆同志从一名工人走上全世界知名发明家的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也特别向包起帆表示祝贺:祝贺包起帆同志取得的重要成就,希望继续努力,使这一标准广泛应用,并在科研工作中更进一步,取得新成绩。

  在昨天的新闻宣介会上,交通运输部高宏峰副部长指出,《ISO18186:货物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的发布和推广,有利于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电子装置及其系统在物流领域的开发推广,通过“阳光物流”来引导中国物流的发展。

  10年前,RFID电子标签技术刚刚步入人们的视野,包起帆就提出了用RFID技术来监控集装箱物流安全的想法。而后,他又把互联网技术、无线数据通讯技术融入其中,经过反复实验改进和不懈努力,包起帆团队终于研究成功了“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建立起以集装箱为跟踪目标的物联网。2006年5月,在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评委会主席在参观了这一系统后赞叹道:“这将是一场改变人们运输方式的革命”。

  据悉,该项目诞生后得到了国家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及上海市科委等有关部门的重视。2005年11月,包起帆团队在烟台港和南青船务公司的大力支持,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次商业营运的带有电子标签的集装箱班轮航线。随着成果价值的逐步显现,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信息化示范项目”。包起帆团队不懈努力推进“电子标签”的应用,“电子标签”从国内推向国际,联合美国萨瓦那港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国际集装箱电子标签航线的示范。此后,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的物流商,尤其是食品供应商主动找到包起帆,要求在他们的货物集装箱上安装电子标签,以确保货物安全。在经历了多条国际国内航线的应用考验,并在众多物流监控企业推广应用,其核心技术获得了2项美国专利和5项国家专利,并在2009年形成了国家标准(GB/T23678-2009)。

  有人说,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专利,一流企业卖标准。掌控了标准制定,就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目前中国已经是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世界第一大国,集装箱海运量世界第一大国,集装箱制造量更居全世界产量的90%以上,但在世界港航界标准的制定中,欧美国家长期把持着“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包起帆团队锲而不舍,用中国职工的才智和坚韧,一次又一次地与国际专家们沟通斡旋,最终将中国的创新成果推向国际,形成国际标准,实现“零”的突破。这次国际标准制定的实践,也为今后中国创新成果逐步走向国际标准开创了一条新路。
 

    《劳动报》    日期:2011年12月30日    版次:1    作者:张路
    链接:http://www.labour-daily.cn/Web/NewsDetail.aspx?IssuanceID=239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