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虽过,我们却依然被冬之景致所围绕。这一季或许有点儿冷,却充溢着别样的热闹劲,因为有那么多欢乐的节日可悠享,尤其是那些充满浓浓民俗趣味的小玩意儿总能令我们反复玩捏、爱不释手。
此次,我们特邀上海民俗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教授仲富兰老师前来坐镇,带我们进入这片民俗学的天地,细赏各地的冬日民俗风情。
方位:东北
关键词:冰上运动,看冰灯,冰尜游戏在仲老师看来,冬天就应该去东北,去感受冬日雪景和寒冷气候条件下的民众日常生活。在冰雪自然环境中的人们,在生产劳动、交通运输、人际交往、休闲娱乐、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逐渐形成和创造了具有特殊符号意义的冰雪文化。其中经过历代传承下来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冰雪民俗文化就颇有意思。
行走冰雪中 住进暖居里
厚重的冰雪中,如何才能快速前行?且看当地人都有哪些法宝。
爬犁是北方冬天里最常见的运输工具。爬犁用料少,制作简单。人拉的叫小爬犁,还有牛爬犁、马爬犁。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既快捷又方便。滑雪板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爱用的行走、狩猎工具,并有悠久的历史。如今的滑雪已成了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深受人们喜爱的娱乐健身活动,来到东北,绝对要试试身手才不虚此行呢!
在户外肆意地感受冰天雪地的寒冷气候后,赶快躲进室内取取暖。在住的方面,东北古民族也各有造诣。挹娄人“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勿吉人“筑城穴居”,室韦人“冬则入山,居土穴中”,近代鄂伦春人则住着用木杆搭成圆锥形、再围上狍皮或麋鹿皮的“撮罗子”,还有过去常见的南北炕、万字炕等构造,都是抵御严寒气候的好方法。
■民俗专家推荐
冬日里,狗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助手,它既可冲锋陷阵,也可拉着雪橇载人载物。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体验一次狗拉雪橇,享受在冰天雪地里任意驰骋的快意。此外,你还可尝试着去凿冰捕鱼,不仅因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还因神秘繁复的查干湖冬捕仪式已有数百年的演化史了。
冬来赏冰灯 孩童有游戏
冰灯是冬季东北许多城市的一大景观。现在的冰灯集建筑、雕刻、美术、文学、音乐等为一体,应用声、光、色、形、电等现代科技,创造出了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成了冰雪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民俗专家推荐
东北冬季里的儿童游戏也丰富多彩,如滑冰梯、溜冰车、堆雪人、打雪仗等,最典型的是一种叫冰尜的游戏。冰尜也叫冰猴,一般用木头做成,类似圆锥形,一头为平面,尖头镶一小铁珠。玩时将冰尜尖头朝下,沿顺时针方向在冰面转动,然后用鞭子抽打,让它在快速旋转中于冰面运动,乐趣无穷。
方位:云南
关键词:纳西,白族当然,冬日里逆着温度去感受各地风俗的大有人在。在“云之南”赏一路的七彩童话,不用担心严寒挡住了远行的脚步,如此甚好。
丽江地区处于云南省西北部,境内群山起伏,全区山地面积占95%。由于地处高原,终年太阳照射较强,很多游客喜欢来这里晒太阳。丽江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有纳西族、白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左右,因此丽江的民族风情迥异多彩,特点十分突出,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仍具有母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龙雪山、虎跳峡……去云南大理也是不错的选择,大理历史悠久,在元代前,大理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保存着古朴而浓郁的白族风情。到大理你可以了解白族的生活习俗,可以品尝别具一格的白族风味食品,选购到称心如意的白族民间工艺品,还能参加传统的大理白族三月街节日庆典活动。
■民俗专家推荐
此外,冬日里去品味西双版纳的风情也很不错。美丽的西双版纳给人的印象犹如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茂密的原始森林中,野象悠然漫步,孔雀在林中飞翔;美仑美奂的田园,凤尾竹姿影婆娑、槟榔树亭亭玉立,还有傣家的竹楼和露出缅寺佛塔的金顶让你驻足久久。
方位:新疆
关键词:喀纳斯,伊犁,天池冬日去新疆的喀纳斯,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说起新疆喀纳斯景区的迷人冬景,就要提到它的多个唯一:这里是我国唯一和四国接壤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喀纳斯湖还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以及鱼类、昆虫类在此繁衍生息,即便在冬日也是生趣无限。
从乌鲁木齐出发,过了奎屯、博乐,下一站就到伊犁美丽的土地上。伊犁河北岸的伊犁河风景区很有特色,大桥拱如弯月,每当夕阳西下,河水便与晚霞水天一色。现在,当地青年人结婚时,都要来桥上走一走,成了一种新民俗。寒冬腊月里,一定要到访伊宁市的火龙洞,据说洞中温度高达百余摄氏度,时而云雾飘渺,时而喷发出无色气体,对一些慢性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还有些小洞口可以煮鸡蛋呢!
■民俗专家推荐
你还可去天池饱揽冬日风光。天池风景区以天池为中心,若立足高处,举目远望,一片绿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那一泓碧波高悬半山,就像一只玉盏被岩山的巨手高高擎起。沿岸苍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烟蓄罩;环山绿草如茵,羊群游移;更有千年冰峰素裹着银装。
【采访手记】
说上海话 逛老上海 看石库门自1979年几位老先生上书国务院发展民俗学开始,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开始了不断求索的艰难过程。完成此次采访的时候,我很欣喜地获知我国民俗学正朝着良好的趋势发展,不仅仅各着名高等学府的社会学科下设置了民俗学相关学科,民俗学本身也努力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这个“翻新的过程”可谓痛并快乐着。
作为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的会长,仲富兰教授对于继承与发展上海民俗文化亲历亲为,课题调研、出书论着、开办网站……就连微博也经营得有声有色。“民俗学要沉到社会底层,走到民间,尤其要关注当代年轻人的态度”,为达成目标并非一蹴而就。日前的一场“唱响上海话”活动便赢得了很高的反响,人气也是“一只鼎”,除了上海过往岁月的风情颇具吸睛力,满堂上海话也能让上海小囡们现场取经。
说起冬季上海“轧闹猛”的地方,地标式的老城隍庙是仲教授首荐,此外还可以去新天地看看石库门建筑,然后搭乘地铁一路前往北新泾,长宁区民俗文化中心内的一幅微缩景观颇有看头——商铺、中药店……一场热闹的旧日集市逼真地展现在你面前。当然,上海市郊的古镇也是各有各的特点,位于江桥的一座由废弃工厂改建的古庙会就让人眼前一亮,只因它是白色的,很有汉唐古建筑的味道。
《新闻晨报》 日期:2012年2月13日 版次:D4 作者:朱倩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2-02/13/node_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