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徐寿松 李柯勇 叶锋“工漂”倾向对新生代农民工和用人单位都有不利影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农民工自身一起努力3年时间,7个城市,10份工作——这是来自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的90后农民工魏胜一的打工履历。“这根本不是打工,更像是旅游。”家人这样评价他。高中毕业后出门打工这三年来,他足迹遍及广州、深圳、宁波、萧山、上海、合肥、泉州,工作横跨制造业、零售业、餐饮业等。最长的一段工作时间不到5个月,最短的只有一星期。
在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这样的“工漂族”并不是个别现象。专家分析,就业“高流动性”与“短工化”是“工漂族”的典型特征,这也成为近年来用工荒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多还没想好真正想干啥
少小离家的 “工漂族”,有着怎样的就业心态?记者发现存在这么几类:其一,“盲目尝试”型。今年春节后,安徽阜阳的90后农民工彭良从上海一家快递公司辞职,想跟着老乡去学厨师。这是他两年多来在上海的第四份工。他说,不断换工作,一是对目前的收入不满意,其次是想趁着年轻多在几个行业里学习技术。不过,他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想好以后要干什么。
其二,“一心赚钱”型。山东菏泽的王美今年没回老家过年:从去年腊月十三到今年正月初十的20多天里,他以临时工身份在上海一车企做车间钳工:“除夕之前每天110元;大年初一至初三每天330元,初四至初八每天220元,夜班工资是每班55元。”打一个“春节工”,净挣4000元,他感觉很值。
其三,“着眼长远”型。“城市毕竟不一样,收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机会多、发展空间大。”来自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的王帅帅告诉记者。父亲在老家做生意,家境殷实,但高中文化的王帅帅还是选择到大城市“见世面”。
不想再像父母在农村种田
“这样漂来漂去像个游民,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我也渴望有固定的工作和生活,但不管怎样,我不想再像父母这一代人那样在农村种田了。”90后农民工魏胜一说。
事实上,农村也已经没有留置新生代农民工的物质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16—25岁的 90后农民工中,41.4%没有承包地、36.4%没有宅基地;26—30岁的 80后农民工中,35.4%没有承包地、33%没有宅基地。调查显示,在15—30岁的农民工中,无务农经历者高达55%。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说,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和土地的感情要更为淡漠,在城里安居乐业已成为他们新的憧憬。
不再觉得“就该吃苦耐劳”记者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诉求非常多元,打工的目的绝不是单一的“挣钱养家”。其职业诉求与现实境遇存在四大落差。
落差一:当前农民工的实际工作强度较大,与其期望值存在巨大落差。
问卷调查显示,被访农民工中,42.2%的人每天实际工作8小时以上,48.6%的人每周需要加班,有10.8%的人每周加班时间在16小时以上;而期望加班的人却只有11.2%。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太累”成了继“收入”之后、农民工对工作不满意的第二因素,比“没前途”的负面影响还大。
精神层面需求远高于父辈
落差二: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丰富多元,而现实较为单调。
与老一代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远高于其父辈。来自云南楚雄、26岁的祝森平在江苏昆山的一家电子厂打工,他抱怨说,单位从未组织过集体活动,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就是上网,“不开心”。不少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能“过得更多彩”;但调查显示,农民工所在单位经常组织集体活动的不到20%,多数人娱乐除了上网,就是聚餐、看电视、打牌。
职业“短工化”地位难提升
落差三:新生代农民工提升职业地位的意愿比较强烈,而现实中,其职业流动呈现“水平化”。
成为创业者和管理人员是很多新生代务工者的意向,但农民工就业的“短工化”同时还伴随着职业“水平化”,即无论是在用工单位内部,还是通过跳槽在用工单位之间转换,其职业地位都难有实质性的提高。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民工在上一份工作期间,在薪酬待遇、技术等级、管理地位等方面没有新的收获,在职业地位上获得提升的少之又少。
落差四:逐渐脱离土地的新生代农民工已开始将自己的未来放在城市,但严格的户籍制度和高昂的生活成本阻碍着他们的城市梦。
新华社与公众网的联合调查显示,在以21—30岁务工者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65.3%的子女长期在老家,长期在身边的只有33.1%,而子女在务工地读书的就更少有了,只有13.7%。
“短工化的‘工漂’倾向对新生代农民工和用人单位都有不利影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农民工自身一起努力。”上海农民工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赵建德说。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正日益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据新华社上海2月8日电)
《解放日报》 日期:2012年2月9日 版次:3 作者:徐寿松 李柯勇 叶锋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2-02/09/content_745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