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江南时报》:2012’中国古镇保护创新发展论坛聚焦惠山古镇

2012年02月21日

  1984年,旅美上海画家陈逸飞以江苏昆山周庄双桥为素材画了一幅油画《故乡的回忆》,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购下后送给邓小平,作为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与合作的象征。此后周庄双桥名声大振,逐渐成了旅游热点。2001年,安徽黟县的宏村和西递村作为古村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于是,古镇游在全国热了起来……

  住惯了大城市的人一朝进入千年古镇,漫步在百年老街上,感到一切都新鲜。寂寞古镇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使人感到别样的神奇、别样的美,别样的情意、别样的醉。旅游大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古镇开发、建设热,而如何在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找到“黄金分割点”,成为每个古镇开发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来过,便不曾离开”——是刘若英亲笔写下的话。午后,倚在阳光下,青花瓷的茶壶,一杯白菊茶,刘若英坐在那里写明信片,已经定格为乌镇最宁静的一刻。夹杂着市井气息却又超然物外的精致生活常常是小资们最为信仰和欢喜的生活情调,他们不同于纯粹的文人墨客能够寄情山水,他们总会被某些实在而又古老的文化所征服,而江南古镇恰到好处地符合了他们的这种情调追求,小桥、流水、人家——恬静的时空转换……
  本次“中国古镇保护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地点,经主办方精心选择,就在名闻遐迩的无锡市惠山古镇。惠山古镇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其中以祠堂文化最负盛名,核心区内118处祠堂建筑,涉及姓氏80多个,主祀、配祀的人物达180多个,堪称百家姓忠孝节义名人传的缩影;其他点缀有山货公所、耍货公所、石作公所、盐业公所、建筑业行会、婺源会馆等。惠山祠堂以沿河、临街、近泉、靠山的形式广泛分布于古镇每个角落,更有江南名刹惠山古寺、著名的天下第二泉、古典园林寄畅园点缀其间,形成了举世罕见的寺中有祠、祠中有寺、园中有祠、祠中有园的蔚然景观。 
  2月18日上午9:30中国古镇保护创新发展论坛在惠山古镇中国泥人博物馆开幕,论坛不仅吸引了几乎所有的参与华东风情展的中外旅行商代表,连无锡的诸多品牌旅行社老总也纷纷赶来取经。与会嘉宾从真正保护性开发和创新性经营的角度为古镇旅游把脉,根据古镇旅游的自身特点为各地古镇旅游的形象定位、宣传策划、市场推广及相关旅游产业的开发出谋划策。论坛以沙发围坐形式交流,轻松自如,论坛主持人无锡市旅游协会会长王洁平妙语如珠,专家点评鞭辟入里,不时赢得阵阵掌声。与会的丽江、凤凰、台儿庄、周庄、乌镇、南浔、木渎、千灯、溱潼等古镇负责人纷纷交流发言。论坛主办方代表惠山古镇负责人吴竹频先生回顾了惠山古镇开发的过程,表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惠山古镇体现了开发者对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审慎认真的态度,由强大的专家队伍把关,既保留了古镇的原汁原味,又不乏很多创新型亮点。很多古镇负责人对惠山古镇的开发赞不绝口,称赞其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和魄力。
  论坛专家华师大旅游系主任博导楼嘉军先生评点说,这是近年不多的一次高质量的论坛,有启发,有收获。古镇旅游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经久不衰愈久弥新的一个重要趋势,保护性开发古镇是突破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理念,只有创新旅游产品,促进文化旅游的转型升级,才能高质量高品位地做好古镇旅游的开发与经营。 
  在会议最后,与会的古镇达成共识,将在开发思路共享、休闲资源优势互补、线路共推、客源互送、政策互惠、互利共赢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整合休闲产业资源和各自城市区位优势,逐步实现城际之间的产品互动、市场互动、营销互动、管理互动。
  无锡通过举办本次“古镇论坛”,一方面不仅让人们看到一个充满历史文化积淀的古老的无锡,另一方面也向世人展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经济活跃、休闲宜居、现代与经典结合的山水无锡,充分体现旅游使城市更美丽、旅游使生活更精彩的主题。
 
  《江南时报》    日期:2012年2月21日    版次: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