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解放日报》:南方要不要供暖

2012年03月08日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记者 杨金志 王新明 禹志明)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传统的秦岭—淮河供暖线已经过时;南方冬季的阴冷天气远比北方难熬,而且近年来南方地区屡遭“冷冬”,应将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南方供暖,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此展开讨论。
“北京的冷是内外有别的,江南的冷是入骨三分的。”这是网上经久热传的一条帖子。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环保厅副厅长瞿丽雅认为,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有实施供暖的必要。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低于16℃。出现雨雪天气时,长江流域气温一般不到10℃,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下。
目前秦岭—淮河线是大致的“供暖分界线”,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陈振楼认为,“一线定南北”有不严谨之处,但供暖作为一种大规模、系统化的公共服务,南方地区缺乏相应的经验,应当“谋定而后动”。
一说起“公共供暖”,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建设大型供热工程,全城统一铺设管网,通联到千家万户。“一张白纸”的南方地区,供暖必须重走这条“老路”吗?瞿丽雅说,公共供暖不等于全城“一刀切”,部分地区可采取“独栋式”采暖模式,供暖时间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变动。例如,南方一些地区建设使用的地源热泵系统,冬季把热量从地下土壤中转移到建筑物内,夏季再把地下的冷量转移到建筑物内,一个年度形成一个冷热循环。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表示,建设“保温建筑”“保温小区”可能前期投入比较大,但是长远收益也大,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推广,及时制订标准规范。
《解放日报》    日期:2012年3月8日    版次:04    作者: 杨金志 王新明 禹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