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东方教育时报》:走进高校食堂:忙碌中的那份责任心

2012年03月06日

  “哗哗哗……哒哒哒……”一边是流水一遍遍洗菜的声音,另一边则是一秒钟至少三刀的切菜速度。早上7:30,记者跟随华东师大河东食堂二楼的大厨周德友一走进厨房,便被这里“流水线”般的操作所吸引。虽然各种声音嘈杂交汇,但每一位师傅都各司其职。这里每天至少要准备四十多种菜,满足八九百人用餐需求。

  让师生们吃得安全放心是食堂的头等大事。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食堂工作人员每天上班时都要先过“晨检”关。记者在现场看到,所有工作人员进食堂前,都需要进行体温测量。一旦体温被查出超过了37摄氏度,就要被挡在厨房门外。

  食堂内,操作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四五个切菜师傅从8:00开始切菜,一刻不停地切到9:30。切完菜后,师傅们清理掉所有垃圾,然后对厨房进行消毒。在另一边的点心操作区域,点心师傅每天要准备8种点心。一位师傅自豪地告诉记者,食堂提供的豆沙馒头都是全手工制作,其中的豆沙馅由师傅自己配方熬制而成,不使用买来的成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吃得放心。

  “我们提供的菜品,每一种都严格把关。”周德友告诉记者,食堂菜品通常由华东师大后勤集团集中配送。每隔一天,食堂都要派专人去江桥蔬菜市场采购新鲜时蔬,配送和采购环节都有严格的检验环节。同时,食堂还有一套“食物中毒原因追溯程序”。食堂的一角有一台冰箱,专门用来放置当天菜品的采样。记者看到,食堂当天烧制的每一道菜,如红烧大排、青椒土豆丝等,都会在冰箱中“留样”,留足48小时后方能处理掉。“虽然看起来有些浪费,但一旦有学生用餐后出现身体不适,我们便能立即把留样的菜品送去化验,以查明原因,”周德友说,“这是食堂对学生食品安全负责的一种做法。”

  周德友在华东师大食堂已经工作了24年,经验丰富。“先烧荤菜,再烧蔬菜,”周德友向记者谈起了他的“做菜经”,“保证学生们来吃饭的时候,能吃上现炒的时蔬。”去年华东师大后勤集团把食堂传统的煤气灶改建为节能炉灶,周德友说,新炉灶火力更强,也更省钱,食堂相应也会让学生得到更多实惠。

  刚忙完午餐,周德友又开始琢磨起明天的菜谱,这也是他一天中难得的闲暇时光。等写好明日菜谱发至配送中心后,他又要开始忙碌晚饭。周而复始的工作,保证了学生每天都吃到安全、营养、可口的餐食。

  《京江晚报》  日期:2012年2月29日  版次:3  作者:荀澄敏

     链接:http://epaper.shedunews.com/jtjy/html/2012-02/29/content_84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