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的教育部长袁贵仁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现在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此前,山东省已在全国率先突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参加高考。
山东异地高考破冰
2月29日,《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出台,决定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该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该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这一举措在全国迈出了允许异地高考的第一步。
“山东的录取分很高,一般学生也不敢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原副校长蔡克勤笑着表示,山东此举有破冰的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济顺表示,异地高考主要是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城务工人员为城市做了很多贡献,他们的子女从小就随着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城市解决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完全应该的。”
不过,谈及异地高考推行的难度,受访者都指出其最大的难度是现在的户籍壁垒。蔡克勤说,如果现行的户籍制度不改革的话,异地高考依然是个障碍。蔡克勤解释,高考报名采取的依然是户籍加学籍的形式,没有一地户籍就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而教育部现在也是根据各地的户籍入学人口下达招生指标”。
谨防异地高考演化为高考移民
“异地高考也确实会对当地的高考格局带来冲击和挑战,作为接受地城市的考生和家长,由于涉及切身利益,也会产生忧虑和意见,这也是合乎情理的。”张济顺指出,异地高考如果推行的话,带来的冲击也显而易见。
“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如果要放开,会触动很多利益。”全国政协委员、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浪说,对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言,开放异地高考并非易事。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教授乐国安也指出,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讲,应推行异地高考,“难度是地方的利益,比如直辖市,它肯定担心外地考生多了影响本地考生。比如北京,它会希望外地的考生都来考吗?”
如果放开异地高考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高考移民,这也是受访者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各地升学率有差异,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在走高考移民的路子,里面夹杂着很多作假或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在今后要坚决制止,不要把异地高考最终演化为高考移民。”
异地高考也不意味着完全开放
对此袁贵仁表示,教育部酝酿中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从去年1月起,教育部就在各省市展开方案调研、对接和征求意见的工作,现在已经到了最后一个时期,很快就会出台。
袁贵仁说,我们鼓励各省市结合实际,尽快推出异地高考方案,有些省市确实存在难度的,教育部将具体协调。同时,异地高考也不意味着完全开放,而是存在“条件准入”:一方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满足在当地工作等条件。谈及方案公布时间表时,袁贵仁爽快地表示:用不了十个月。
当天接受采访时,袁贵仁也正面回应了现在越来越多学生放弃高考、高中毕业就到国外求学的现象。袁贵仁说,这种情况确实在增多,原因之一是现在开放力度越来越大,更多中国家庭有能力送孩子到国外学习。他补充说,“我相信大家最终会选择中国的高等教育。” 中新社 齐鲁晚报
省教育厅厅长:跨省异地高考有三大障碍
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昨日对记者说,其实在江苏省内苏南苏北间的异地高考一直就不存在障碍,只是外省户籍的考生不能参加江苏高考。
沈健说,现在大家反映的“异地高考”问题其实是指跨省之间无法高考的问题。比如江苏有许多外来务工者,他们的子女若没落户,就得回原籍参加高考,这是个现实的问题。为什么现在跨省异地高考存在阻碍,关键有三个原因。一是各省的招生计划的下达是根据各省的考生数等决定的;二是现在不少地方都是由省级组织考试,各省之间的教材不同,这也会给异地考试带来问题;三就是“高考移民”,如果一下子放开却没有一个有序地规范和引导,会带来大量的考生流动,也不利于选拔人才。沈健说,省与省之间存在的这种异地高考的障碍是个全国性的问题,只能在教育部的统筹指导下逐步解决。如果这个工作解决得好,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
《扬子晚报》 日期:2012年3月4日 版次:A5 作者:刘璞 石小磊 仇惠栋
链接:http://www.yzwb.net/epaper/html/2012-03/04/content_41583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