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4日电目前,我国累计结余1.8万亿元基本养老金,能否让这笔钱“活”起来?今天,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递交提案,建议推动我国养老金入市,从而建立高效的养老金投资管理体系。
养老金收支缺口逾1.3万亿
我国养老金制度始建于1997年,由于制度建立初期,统筹账户难以实现现收现付、形成老金收支缺口而大量占用个人账户金额,导致个人账户亏空。
“沿用前几年的数据,缺口已经达到了1.3万亿元以上。”黄泽民认为,从目前我国在职劳动人口及养老金领取状况来看,时间序列上未来的10年、20年甚至30年,我国养老金缺口都将持续存在,养老金收支缺口决定着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据统计,我国目前累计结余的1.8万亿元的基本养老金由分散在各地的2000多个统筹单位管理,其投资集中在银行存款、国债等固定收益品种,投资面临通胀带来的“负利率”风险。据测算,从1997年到2010年,这一块潜在损失达6000亿元。
建高效养老金投资管理体系
养老金可不可入市?“养老金入市要和股市建设统筹起来,要加强股市的基础制度设施建设。”黄泽民提出,入市后需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把上市关、严格退市制度,形成上市公司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至于养老金入市的管理机构,黄泽民建议,可以有三种方案的选择:委托统一的机构操作、分散操作以及分散与适当比例的统一机构操作,“在试点初期,可以省市为基本单位分散操作,当时机成熟时,再考虑将适当比例的养老金委托统一机构操作”。
入市时机宜早不宜迟
从时机上看,养老金入市宜早。黄泽民提出,一方面,目前我国股市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不少行业公司具有较好的成长前景和投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分批进入,有利于实现养老金的平稳入市和避免市场风险。
“短期来看,养老金入市对低迷的二级市场提振投资信心具有重大作用,尽管先期入市规模有限,但信号作用无疑更重要。”黄泽民表示,随着养老金的入市,我国养老金制度将从提高参保比率、提高覆盖人群等做增量的阶段逐步向提高保值能力、提高给付能力等精细化管理阶段转变。
《劳动报》 日期:3月5日 版次:6 作者:王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