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东方早报》:沪9个PM2.5监测点都在闹市

2012年04月09日

    针对近日PM2.5监测点选址是否能真实反映空气质量的疑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昨日回应说,上海的9个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点都位于城市化程度比较高的“建城区”,人口集中、活动强度较大,所反映的PM2.5数据是具有代表性的。

  

布局合理具有代表性

早报记者从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了解到,上海的9个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点分别是普陀监测站、卢湾师专附小、浦东张江、浦东潍坊、杨浦四漂、虹口凉城、静安监测站、徐汇上师大、浦东川沙,1个对照点为青浦淀山湖。从6月份起,这6个监测站将正式启动,每天公布PM2.5数据。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束炯教授评价说,这个布局基本是合理的,符合人群集中、工业活动强度比较大等设置要求,具有一定代表性。

伏晴艳说,上海的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点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郊区本身空气质量比较好,所以国控点设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化地区。虽然不是每一个中心城区都有监测点,但是,按照20平方公里一个监测点计算,9个监测点基本能反映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同时,由于空气的流动性,点和点之间空气质量的差异性不大。

束炯指出,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设置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人群集中,能够反映居民集中区域的空气质量;二是经济活动强度比较大、对人类产生影响,比如工业化工区、交通流量等。当然,景区也可以设置一个点位,作为背景值进行比较。

束炯认为,从以上两个因素来衡量,上海10个点位的设置基本合理,比如普陀监测站具有商业、居民、交通的混合性。其实,上海各个地方空气污染程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上下没有很大差别,由于空气的流动性,点与点之间很快具有一致性。

此前,广州、深圳、南京等地选取的部分监测点位于学校、公园、绿地附近,公众质疑这些“偏生态”监测点可能掩盖空气真实污染程度。

对此,北京市环境监测专家虞统认为,选址监测点就是要反映一个区域的空气状况,“如果边上是污染排放源,监测就不能代表区域污染水平;相反如果都放在公园里,自然也不行。”但也有专家指出,颗粒越细不同监测点数据差就越小,PM2.5是极细微颗粒,在城市空气中实际分布比较均匀,监测点即使设在公园里也与住宅区差异不大。

  

专家称方案可考虑听证

束炯也指出,对于一些工业相对集中的地方,环保部门也要关注。

对于大众的疑惑,束炯建议,环保部门应当通过科普让大众对于空气质量有更准确的理解。

“空气监测要取信于民。”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曦则认为,公众并不是技术专家,应该把设点方案公开、设点条件公开,甚至可以考虑召开听证会,求得最大公认度。

据了解,近年来,由大气细颗粒物(PM2.5)造成的灰霾天气频频出现,社会各界对消除灰霾见蓝天的呼声愈来愈高,上海在加紧做好PM2.5监测和发布准备工作的同时,将依托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把强化大气细颗粒污染控制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其中,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PM2.5的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在淘汰高污染车辆、重点工业企业污染减排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大气专项共设置五大类53个项目,对燃煤电厂、工业源、机动车、扬尘面源等多种污染排放源都采取了相应控制措施,累计投资103亿元。

 

《东方早报》    日期:2012年4月7日    版次:2    作者:余梦

链接:http://www.dfdaily.com/html/21/2012/4/7/7727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