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23日电(记者贾远琨 王蔚)22日,上海一旅游团在赴常熟尚湖高速公路上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已造成13人死亡、多人受伤。这一惨剧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业内人士分析,这起事故暴露出旅游散客拼团安全缺失、旅游大巴车安全检查、驾驶员行为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凸显了旅游安全管理亟待加强。
旅游大巴安全事故频发
上海享达旅行社一旅游团22日赴常熟尚湖赏牡丹一日游,上午10时左右,途径沿江高速董浜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据江苏省应急办报,目前车祸造成13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迅速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抓紧时间组织做好医疗救护工作,尽全力抢救车祸中的伤病员,积极稳妥处理好善后事宜。目前,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交港局、上海市旅游局、闸北区旅游局、苏州旅游局、常熟旅游局等部门以及上海享达旅行社和上海悠哉国际旅行社负责人已派人赶赴事故现场,协助当地指挥抢救工作。
经初步了解,该团是由上海享达旅行社、上海悠哉国际旅行社等组成的散客团,共有31名游客、1名导游和1名司机。旅游车由益流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提供。
22日当天,在长三角的另一景区——安徽天柱山风景区,也发生了一辆旅游大巴侧翻事故。频发的交通事故,给旅游安全再次敲响警钟。
旅游大巴行车必须限速、限时、限道
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需求持续上涨,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省级旅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带动了当地旅游客流的增长。旅行社看中长三角旅游市场的广阔前景,不断增加旅游产品的投放,但不是每一家旅行社都有自己的长途客运车队,相当一部分省际旅游依靠外包给租车公司。
“近期,旅游大巴事故频发,集中反映出租车公司的人员和设备管理缺失。经过近年来的整顿,旅行社的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然而,由于业务量不断加大,一部分业务必须外包给租车公司,这些租车公司参差不齐,有一些在安全管理方面还不健全。”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楼嘉军认为。
业内专家表示,旅游安全管理缺失首先体现在驾驶员的规范管理方面。“对驾驶员的安全培训、职业素养的提高,以及心理辅导都是十分必要的。由于省际旅游单程3-4小时非常普遍,如果驾驶员疲劳驾驶,或者不遵守交通规则,超速、随意变道,就会给游客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提高旅游大巴驾驶员队伍整体素质,有赖于相关监管制度的建立。比如,对于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大巴车司机应当建立“黑名单”制度,不允许其进入长途客运行业等。
驾驶员安全管理的落实依赖于租车公司的安全监管。“在欧洲,旅游大巴一般是在慢车道行驶,通常车速不宜超过100公里/小时,驾驶员每开2个小时,必须休息10至20分钟。这些强制性规定使得欧洲旅游大巴的安全事故相对比较少,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楼嘉军说。
目前,在省际旅游交通工具中,安全标准最高的是民航和铁路。在一些客渡船事故爆发后,相关管理部门也加强了水路运输的安全管理。而陆路交通,尤其是长途旅游大巴也应当提高安全管理标准,实行限速、限时、限道。
提高旅游安全须摆脱低价竞争
专家认为,尽管近期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集中体现在长途大巴安全运行上,但要全面加强旅游安全管理,还需要规范旅行社、提高租车公司的准入门槛和引导游客提高安全意识等。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认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旅游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旅行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拼价格的恶性竞争导致安全保障的缺失。游客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旅游产品,而旅行社则为了控制成本,将运输业务外包给价格更低的租车公司,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近期发生的旅游大巴事故就是惨痛的教训,旅行社要实现长久发展,仍然需要从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提高安全意识摆脱低价竞争。
针对租车市场,楼嘉军认为,相关交通管理部门需要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加强对租车公司的管理,像民航和铁路一样,提高安全运行标准,加强对租车公司的监管和整顿,对于不符合标准的租车公司应严厉查处。
此外,旅游市场的应急救援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比如,交通管理、旅游管理和医疗救治等需要协同配合,保证救援及时、有效。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国内将迎来又一轮旅游高峰。专家建议,相关管理部门需加强信息管理,科学引导游客,制作详细计划,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新华网 日期:2012年4月23日 作者:贾远琨 王蔚
链接:http://sh.xinhuanet.com/2012-04/23/c_131544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