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科技日报》:教师为什么“为五斗米折腰”

2012年05月11日

■ 一家之言
日前,针对网络媒体曝光的“湖南职称评审评委违规”事件,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已派员到达湖南,指导该省检察机关严肃查办该事件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有了最高检的介入,相信这一事件的相关责任人会得到认真严肃的处理。深入调查“湖南职称评审评委违规”事件不仅仅是要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以儆效尤,而更加重要的意义是挖掘发生这一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评审机制上进行改革以彻底杜绝这样的现象。
 
职称评审评委刘一兵教授的悲剧之处在于“为方便老师们送钱,在新天宾馆开了套间并广而告之”。如此公然的索贿受贿背后折射的是职称评审参与者对送钱这一潜规则的广泛认同。对潜规则的纵容源于明规则的失效,源于行贿者自身道德底线的失守。在这样的潜规则盛行之下,导致的是“劣胜优汰”。本该属于那些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工作的教师的职称反而易主给了善于投机钻营的人。
 
然而,在职称评审受贿事件中,仅仅批评寄望于利用潜规则“劣胜”者,无助于彻底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华东师范大学张济顺教授曾精辟地指出:“教师职称评定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使教师在一轮又一轮的‘职称排队’中逐步丧失作为学术主体的责任意识和学术理想,沦为职称的奴隶。”作为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高知群体,若非面临着极为巨大的生活压力,或者有其他的路径可选,他们又何必行此遭受良知拷问之事。职称评审评委违规事件背后正折射了当前部分高校教师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在美国,大学全职教师的收入会依据大学的类型、地区和专业的不同有较大差异,但即使最低职位的讲师的平均年收入也超过5万美元。而日、韩等国家教师的高收入更可以使“一人从教全家无忧”。对他们而言,自然可以恪守自身教书育人的职责,不必为了生计而去投机取巧进行钻营。反观国内,透过诸多博士毕业的青年教师在网上晒的工资单可知他们的月收入大多在三四千元左右,而这仅相当于北京一个普通企业的前台职员收入。
 
在“重项目,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行高校评价机制之下,那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青椒”们一方面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却拿着与企业行政前台人员差不多的微薄收入承担租房、养家等巨大的生活压力。对他们来说,除了在校外兼职代课之外,能够提升自己收入的唯有晋升职称这一条路可走。当众多以“学术为业”的教师们面对如此的生活窘境之时,如何能不让他们“不为五斗米折腰”?
 
在职称评审受贿事件中,丧失道德底线的行贿者、受贿者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但要彻底杜绝评审违规事件,我们要做的不仅仅如此。
 
《科技日报》    日期:2012年5月11日    版次:08    作者:曹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