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薇 徐瑞哲
“以前说到职业教育,是‘一技傍身,不愁吃穿’;而如今,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太快,光有一技而不持续学习,也将被社会淘汰。”昨天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各国与会代表认为,职业教育正在由满足部分劳动力需求的学历教育转型成面向人人、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从这个程度说,21世纪的技能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华东师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说,过去的职业教育是扩大规模,培育更多的技术工人,解决劳动力市场紧缺问题;而如今的职业教育,更关注的是技能人才发展的“成长路线图”。石伟平建议,职业教育需构建一个终身学习网络,向所有在读学生和技能者开放,共享教育资源。
各方专家指出,如今,许多传统行业、职业在内涵和外延上不断变迁,如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社会上出现了物联网开发、金融高性能计算等新兴职业,也需新型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既要按照当前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又要前瞻性地设置未来发展所需的专业和课程。”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中心代理主任莱特梅尔表示,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在倡导“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技术”。经济的“绿化”意味着技能需求将改变,未来随着绿色经济发展,在现有职业系统中还会出现更多新的技能组合,所以职业教育相应地也需要大量“绿色培训”,向社会提供相关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认为,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终身教育之间应搭建“轨道”,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人不仅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也打开了继续享受其它门类教育的通路。各国职业教育工作者认为,职业教育从“无业者有业”,发展成“有业者乐业”,有业者不断学习,自身技术“更新换代”,迸发出创造力,提高了工作质量,同时也提升生活质量。
《解放日报》 日期:2012年5月15日 版次:02 作者:彭薇 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