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画篆刻到装置雕塑,从画室课堂到美术馆展厅,作品的呈现、空间的转换,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以来毕业生又一次用毕业作品完成了无声的师生对话。 5月24日,“‘艺象’——2019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是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以来的第二次毕业作品展览,“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从现场获悉,展览展出了2019年毕业的59名本科生和71名
5月25日,来自日本、波兰、西班牙、古巴、荷兰、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的驻沪领事馆外交官们相聚在华东师大的丽娃河畔,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端午游园会之旅。参加此次活动的外交官都是来自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外事办公室主办、华东师大承办的“上海暑期学校:外交官项目”的学员们。端午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内涵,为了让外交官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一把地道的端午节风俗
5月22日晚,由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教育学部承办的华东师大2019年第4场终身教授学术报告会在中山北路校区逸夫楼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教授与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授兼商学院教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校长特聘教授、英国巴斯大学特聘全球讲席教授赵勇,就“人工智能之于教育的伦理思考”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学术对话。本次活动由
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5月16-19日在天津举办,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也同步进行。我校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CTF信息安全Metasequoia战队的子战队ECNU_BOOM战队成员张千弋、成文东、林雨三名学生在经历了初赛与决赛的激烈角逐后,以总分并列第一完成决赛。最终在面临做错扣分、做对加分的附加赛选择中,三名队员果断选择了继续参加附加赛,最终超越对手获大赛信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丰富学习形式,进一步推动师德和校园文化建设,5月15日下午,我校组织在中山北路校区思群堂观看电影《老师·好》,近八百名师生现场观影。 “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电影《老师·好》讲述了1985年南宿一中老师苗宛秋和学生之间的故事,点滴细节表现出的师生之情令人动容。 “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中这样的环境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书院“三专”辅导员队伍建设, 5月21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受邀在学生发展空间与光华书院、大夏书院辅导员进行座谈交流,分享学生工作的感悟和体会。光华书院院长温玉亮、党委书记赵旌旌,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等党政负责人以及两书院全体辅导员共同参加,座谈会由温玉亮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
日前,由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和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专题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就刑法中相对因果关系理论的适用展开研讨,并表示,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因果关系的范围,对于因果关系的判断最后要落脚到中国刑法适用和中国民事责任的规则上。 轻微暴力案件的因果关系与归责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黄祥青院长围绕“轻微暴力致人死亡案件中
5月19日,《2021-2035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问题研究》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召开,来自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浦东改革发展研究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改革处、香港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与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志斌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作为华东师范大学重点培育的高端智库,围绕科技创新、地缘战略等问题进行了
百年五四,惟以代代青年的荣光与使命祭之。 这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也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民族之我为大,但离开不每一个青年小我的奋斗。回溯大我之历史,可得百年拼搏风雨为荣;回顾小我的足迹,可得二十载不忘初心为谏。 谨以记录我一人之小我,代表所有师大青年书写在传承五四精神道路上的责任与担当。 与党同行·牢记为人民谋幸福
5月20日上午,2019年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心理育人实务II”专题培训班在我校科学会堂阶梯教室开班。来自全国各高校近120名研究生辅导员参加培训。开班仪式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东师大)办公室主任、学校党校副校长兼高级研修学院副院长张俊华主持。 2019年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心理育人实务II”专题培训班在校开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办公室主任、党校副校长兼高级研修
5月17日,以“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努力构建师范大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主题的长三角区域师范高校与全国部属师范大学学生工作交流会在中山北路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党委、学生工作部发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部属师范大学和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长
5月24日,华东师大校友郭廷芳、张束夫妇向学校捐赠一块额名为《王省三先生暨费佩翠夫人昭德之碑》。此碑为华东师大前身光华大学在建校五周年之际,即1930年6月3日校庆日竖立的纪念亭和纪念碑,系为表彰外交家王省三夫妇捐赠沪西家族田地为校地而立,以表垂之久远。 华东师大校友郭廷芳、张束夫妇向学校捐赠一块额名为《王省三先生暨费佩翠夫人昭德之碑》 捐赠的石碑 一、89年前的昭德碑被意外发现 据
5月18日,华东师大校友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在南京举行发布仪式。副校长孙真荣,校长助理、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校庆筹备办公室主任斯阳,校友会副会长田培庆,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出席发布会,来自海内外30多个校友组织的70余名校友代表、大赛合作单位代表等共同见证大赛发布。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校友会秘书长邢和祥主持发布仪式。 华东师大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发布 孙真荣在致辞中回顾
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但有难度。这不仅因为政策体系处于逐步建立阶段,教师缺乏开展家校合作的各类准备,学校和家庭都在相互适应,而且在于这项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乡村家校合作尤其如此。 但不能将复杂性等同于困难,因为复杂性本身蕴藏着内在的力量和生长的可能。 首先,复杂性会尊重多样性。当前不乏简单化理解家校合作工作的学者与实践者,如过度批评和指责家长,仅将教师定位为付出者、指导者的角色,不管不问
王鼎钧先生曾在一次接受访问中这样谈及对文学写作的 “痴情”:“我热爱文学,只有写作能使我死心塌地。在我成长期间,我也有过别的机会,我徘徊歧路,最后仍然拥抱文学,这是命中注定。我不是天才横溢的作家,也不是人脉纵横的作家,现在七老八十了,更不是前景开阔的作家。我深深地知道,没有人以文学以外的因素注意我的文章。我必须好好写,让人家还值得一看。” 与此同时,鼎公又说自己从不劝人做职业作家,建议
共有 23,227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49 页 当前第 911 页 |
版权所有 © 2020 华东师范大学沪ICP备05003394号-26华东师范大学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