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舵定向。中央定调后,上海又将如何进一步“挑大梁”?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殷德生指出,“稳中求进,以近促稳”,这八个字体现了“稳”与“进”的辩证统一,稳是为了更好的进,进也是为了进一步的稳。 殷德生提到,会议提出的重点任务中,与上海
每当大三升大四的阶段,“保研”(正式说法是“推荐免试研究生”)都受到大学生密切关注。近年来,“拼保研”出现低年级化趋势,不乏大学新生在入校之初,就对照所在学校制定的“保研”标准,有针对性地加以努力,以至于“宿舍全员保研”成为一类传播范式。然而,最近“××学校,这个宿舍全员不保研”这一句式的流行,让“全员保研”得到更多审视。 对此,一位大学生的观点代表了不少年轻人的内心想法:大学要追求“道
【解读嘉宾】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 李 奕: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周亚明:上海市教卫工委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王 霞:山东省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高校专家 石中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郑勤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政涛: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柯清超: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以“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为名,于2016年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一般说,一项非遗代表性名录,比如一项手工技艺,一种音乐类型,其文化内涵毕竟有限,要说在一项非遗里就可以读懂中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很不一样,其蕴含的文化信息的丰富性非常突出。 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典籍《尚书》,其第一篇名叫《尧
《长乐里》《上海凡人传》《沪上烟火》是近几年书写上海城市生活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荣登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三部小说故事时间刚好有一个接续性,从1940年代、80年代初、90年代末到新世纪,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上海生活,我将它们称为网络文学的“上海三部曲”。 网络文学作品《长乐里》《沪上烟火》《上海凡人传》 《长乐里》前半部分与传统的历史小说无异,后半部分则具有网络小说的典型特征
12月18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机关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闵行校区河口海岸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友谊,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房建军,机关教代会代表,机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在机关的学校教代会代表,工会小组长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机关部门工会副主席张赫主持。 机关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机关党委书记朱军文作机关工作报告 机关党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高校党的建设摆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在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共同努力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增强,高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书写了教育强国建设的高校答卷。 华东师范大学持续创新有组织科研的制度体系,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引导激励广大师生把国家需要和个人学术志趣相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华东师大党委常委
12月9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吴瑞君率团赴山东大学图书馆访问交流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前,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会见了吴瑞君一行。任友群对两校图书馆的合作表示赞赏,并寄语双方能在特藏资源共建共享和开发利用,以及图书馆管理人员与馆员的互动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共谋双赢,携手推动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会见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吴瑞君一行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坚持党的领导,根据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的总体部署,锚定“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卓越航标,强化使命驱动,在深入推进“一融双高”过程中突出目标牵引、问题牵引和贡献牵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办学治校水平持续跃升,通过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术研究范式转型、社会服务能级提升、内部治理模式改革等系列举措,积极探索部属师范大学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创新之路。 一
12月17日下午,行政工作例会在普陀校区召开,通报和部署学校近期重点工作。校长钱旭红,校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副校长戴立益、施国跃、程静,校长助理吴健,以及机关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教学科研实体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等出席会议。会议由钱旭红主持。 行政工作例会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会议通报了管理服务队伍编制优化工作,本研招生培养工作,理科科研及装备平台工作情况,以及2025年校内预算、“数智跃升计划
11月26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正式向全国各省、市、区老年大学(协会)及各会员单位发布了关于授予2024年度“全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的决定。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荣耀上榜,成为上海市首批五所“全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之一。 今年4月28日至29日,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接受了“中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的实地验收,并于4月30日通过了评审。这一结果充分展示了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在办学条件、办学
华东师范大学坚持党的领导,根据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的总体部署,锚定“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卓越航标,强化使命驱动,在深入推进“一融双高”过程中突出目标牵引、问题牵引和贡献牵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办学治校水平持续跃升,通过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术研究范式转型、社会服务能级提升、内部治理模式改革等系列举措,积极探索部属师范大学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创新之路。 一
在城市建设中,“人”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城市是人与自然的结合,也是社会与文化的结合。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生活创造更好、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因此,人不仅是城市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更是城市的欣赏者、享有者和管理者。回顾五年来上海城市建设的实践之路,“人民性”的价值理念贯穿始终,其不仅体现在不断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把人民建议征集作为人人有序参与城市建设的重要制度设计推进,而且以“人民性
新形势下,应当推动宪法从制度文本走进日常生活,引导人们进一步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平易近民”:宪法及其实施的生活意蕴—— 宪法是关乎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在公民从出生到成长、从求学到工作、从婚育到养老等各个重要阶段,宪法都起到指引前行与保驾护航的作用。引导、规范和保障公民的生活质量,是宪法制定与实施的出发点、落脚点。 宪法精神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奋斗的青春最美。根据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公布的“2023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复旦大学汤雯絮等10人获评“2023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华东理工大学崔然等10人获评“2023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同济大学钟欣茹等10人获评“2023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这些优秀青年拼搏奋进,不坠青云之志,蓬勃朝气,不负赤子之心,他们充分展现了大学生群体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激励广大青年
共有 23,54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0 页 当前第 8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