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史学研究视域的日渐拓宽,研究者的兴趣与视角逐渐从重大历史事件与杰出历史人物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资料被纳入研究视域,其中图像资料显得尤为重要。美国艺术理论家W.J.T.米歇尔曾说过,“文化的历史部分是图像与语言符号争夺主导位置的漫长斗争的历史”。以往的历史书写,文字占据了绝对上风,即便会使用图像材料,也仅把它们用以佐证文字材料已得出的观点,是一种辅助性的补充资料。 然而,事实上
一文激起千层浪。连日来,本报调研报道《扎根西部,新时代学子这样选择!——甘肃高校毕业生西部创业的故事与启示》,成了很多青年学子热切讨论的“焦点话题”。 记者发现,在积极留言、评论的学子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已经将自己的青春和广袤西部链接起来,立下了“以西部为人生舞台”的志向。 他们的话语,字字滚烫、句句有力—— “报道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说出了我们的心声”“甘肃同龄人们的故事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27日9时03分30秒,中国科学院运载火箭“力箭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华东师范大学研制的华东师大通用元器件在轨验证平台——“云间一号”试验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首次实现了华东师范大学自研卫星载荷的成功发射。 “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为响应国家航天强国战略,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保证卫星用元器件的在轨运行可靠性,除开展常规的地面验证外,还需要针对无
12月24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华东师大专场宣讲座谈会在闵行校区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长张忠军,研究生院副院长樊继达,组织部二级巡视员史新元,组织部二级调研员邱琳,办公厅干部苏高山到校宣讲。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程静,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历史学系、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以及学生职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工作人员及各院系博士生代表出席宣讲座谈会。会议由学生
回看2024,探索合作的无限可能,见证各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华东师范大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前瞻的视野,携手地方政府、企业机构及高校同仁,创造新的合作模式和领域,强强联合,围绕卓越服务,打造“联名款”。 立足上海 服务全国 |华东师大×静安区 1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静安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红色文化建设,建立《中国共产党章程》研究中心。双方秉持“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互利共赢
伟大的诗人都是敏感的,总能看到世界中的诗意。他们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空间中的山川风月,一般人当然也能看见,但他们的所见更加美轮美奂;时间里的去来长短,我们多半只会生出感叹,他们却能看到秋叶夏花的静美绚烂。年末岁尾,节物变换,敏感的诗人显然不会袖手旁观。他们低吟长叹,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岁末意象耐人寻味。 「跳出诗学的传统」 嘉祐四年岁末,苏轼与父亲
“我深深感叹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就梦想着能化作一扇窗,引领学生们窥见并踏入那浩瀚无边的世界,而大思政课就是我为学生们精心搭建起的这么一扇窗……”作为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最美教师”之一,陈明青老师在系列思政大课——《明青讲习所》中这么说。今天,第一期节目在上海教育电视台首播。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一课程化的电视节目由上海开放大学指导,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创新
“1970年某月的某一天,在璩家花园,我们看见李择佳又一次来到民有家。” 这是叶兆言《璩家花园》的第一句话。“我们”这一独特的叙述者打开了《璩家花园》尘封的历史。 “我们”是谁?按叶兆言自己的讲法,这一“我们”“不是上帝式的俯视,而是带着群体记忆的凝视,是一种糅合了作者、读者、集体经验和不同时间维度的混合视角”。这种意义上的“我们”是作者对读者发出的邀请,叶兆言邀请我们一起进入一段
12月26日,“观其会通——纪念吕思勉先生诞辰140周年手稿文献展”在上海社会科学馆揭幕。活动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 2018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推出首批“上海社科大师”,致敬包括吕思勉在内的68位已故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手稿文献展,让吕思勉先生为人为师为学的生动故事传播更广、影响更多的人。 吕思勉出生于诗书世家
2024,是中哈关系发展的“丰收年”。习主席成功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哈总统托卡耶夫来华出席博鳌论坛年会。 2025,将是中哈关系又一个“大年”。双方将分别主办上合组织峰会和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中哈学者对双边合作有何总结,有何展望? 12月23日,两国学者联合编撰的学术论文集《公正的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梦: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机遇和前景分析》发布会
当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以下简称“AIGC”)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演进,呈现迅猛发展之势,已引发千行百业的变革。其中,AIGC在艺术创作与教育教学领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也推进着美术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数智化趋势日益凸显。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知提出,要推动规模化教师供给,将
近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强十佳十人”推选揭晓。此次推选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改革创新活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领军人物,充分展示了近年来上海提升优势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体旅商展联动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营造了文化产业良好发展环境,提升了上海文化产业
萧萐父先生学问淹博,贯通中西,不但主编过影响广泛的《中国哲学史》教材,在易学和船山学等专门学问上造诣尤其深厚,更何况像许多20世纪追随革命的知识分子一样,萧萐父先生的学术研究与追求社会进步的理想是统一的,是我难得窥其一斑的。 正面回应“启蒙反思” 用萧先生自己的话说,“坚持早期启蒙说,是为了从16世纪以来我国曲折发展的历史中去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历史接合点,寻找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12月26日,“大夏舞台·越剧《家》专场演出”活动在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精彩上演。上海戏剧家协会领导、上海越剧院领导及艺术家代表、上海高校戏剧文化育人联盟单位代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的负责人、学校退休老干部代表、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学员代表,以及校内外戏曲爱好者近千人齐聚一堂,共享越剧盛宴。 越剧《家》改编自巴金先生同名小说,继2003年12月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首演后,陆续荣获第十届
共有 23,617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5 页 当前第 8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