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消防干警、社区防疫工作者等义无反顾奋战在抗疫一线,成为最美“逆行者”、最美“守护者”、最美“奉献者”。 前方有你,后方有我。这两天,华东师范大学328名公费师范生24小时集合完毕,由他们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将面向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家庭子女的学习辅导和关爱行动——发挥专业特长,居家云辅导,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解决后顾之忧贡献力量。 在团市委基层工作
停止你的 “葛优躺”,让身体活动起来;运动之余,不妨多多享受一下阳光的沐浴;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状态,是抵御病毒的天然“疫苗”。 在科学界,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社会关系的隔离、太阳光照的缺乏以及躯体运动的减少都与人类孤独感、焦虑、抑郁情绪的增加有关。 当我们产生恐慌、焦虑和抑郁情绪,便会影响我们的机体免疫系统,进一步增加我们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反之
疫情面前,沪上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在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党员们相聚“云端”,开展“云讨论”,争当联防联控、履职尽责的“先锋队”,用担当展现青年力量,让青春为党旗添彩。 在亲历和思考中深化认识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听到很多质朴而深沉的表达,看到很多坚定而执着的选择。白衣天使、社区工作者、退伍军人、志愿者,他们主动投身一线、抗击疫情、护佑平安,只是因为他们拥有
2020年2月15日,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亚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弘受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著名记者刘欣主持的节目The Point with Liu Xin,就我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表看法。 陈弘认为,2月12日出现的确诊人数高峰是采用了新的标准与方法的结果,过去诊断主要依靠咽试,而现在采用了更为全面、综合的手段,因此12日出现的峰值
今年年初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疫情防控阻击战也牵动着全体中国人民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不出门、不聚集,是‘宅’也是‘战’”的号召下,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师生齐行动,打响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云”端战役。 云行动:做好学生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光华书院院长温玉亮撰写家书,叮嘱书院师生听从党中央和学校的统一安排
“我从哪里来”也许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疑问,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千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甚至让诸多绝顶聪明的人和伟大的学者,耗费了毕生精力而不得其解。 美国作家爱德华·多尼克在其新作《生命之种》一书中,以“侦探小说”式的笔触,通过大量翔实的资料,形象精准的类比和生动幽默的语言,带领读者重走人类寻找“生命之种”的曲折之路。与一般科学史读物按时间、事件、人物、意义等基本元素展开叙述
春节以来,大部分人都开始了宅家的生活,大家也时刻心系疫情,除了电视和文字新闻,看短视频也成了很多人获取信息的一大渠道,视频博主们虽然被“绊住了脚步”,却也纷纷在用特殊的方式贡献力量,为大家传递正能量。 停下旅行的脚步,踏上抗“疫”之行 原本此时,视频博主“波桑吃遍世界”应该已经飞到中东某地,开始他愉快的美食之旅。作为一个以分享旅行与美食为主的视频博主,这原是他今年策划的一个“大制作
在阻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进入了公众视线,这就是高校基金会群体。疫情发生后,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做好校园防控工作基础上,高校基金会迅速行动起来,借助互联网的高效和便利,努力将海内外师生校友的力量汇集起来,第一时间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可以说,在此次全社会的应急考验中,高校基金会在防疫动员与募捐、募集与抢运紧缺物资、增强高校和
2月17日,原本是北京中小学开学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春季学期开学日延期。 这一天,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将开通,免费供各地自主选择使用。平台资源包括防疫知识、红色教育资源、专题教育资源,以及从小学至普通高中的主要学科课程资源,课程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据悉,北京各区教委、各校老师已做好准备,在这一天开始指导中小学生“线上”学习。 从2月10日开始,“停课不停学”这个热点话题已经持续
即将开启高考百日冲刺的高三考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如何在家安心学习?心理专家来支招。与此同时,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名牌高校纷纷致信高三考生,为正俯首于书案的学子们打气加油。 调整好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中高考 青青最近思绪有些复杂。面对这样的疫情, 她会想今年的高考会不会延期,试卷会不会因此简单点,推迟开学推迟到什么时候呢......因为一个人在家学习,总是写一会儿作业
作为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华东师大每年面向海外招收6000多名学生。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该校有424名外国留学生选择留在上海,其中在校住宿学生184人。这些留学生时刻关注疫情变化,他们积极配合学校和上海市政府的疫情防控举施,为疫区人民捐款捐物,并在社交媒体上为中国人民鼓励和祝福,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得知湖北爆发疫情后,华东师大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全体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身在巴厘岛的乐乐姐,时刻牵挂着武汉的疫情,她多方奔走,购买防疫物资,用最亲情的方式让回国的朋友把防疫物资捎回国内,送给最需要的在防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当飞机停航了,乐乐姐没有停下脚步,依然把防疫物资另寻渠道转送回国内,这一善举得到了广大国人的赞扬。像乐乐姐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好多,他们是这个时代中最可爱的人,向他们致敬! 看到这个对话,憋了一整个春节的你有什么感受
近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们认为在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集中救治措 施的同时,也必须高度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态, 加强对大众心态的引导,以利于形成“全民同防控”的社会心理氛围。 从目前情况看,要高度注意以下心态。 一是侥幸心态。这是一种觉得“病不会落到自己头上”的过于乐观的心态。其表现是:到过预警地域的人,认为自己在当地没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宅在家里成为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方式。为了养家糊口,通勤在城市大街小巷的“社畜”,突然间过上了像猪一样的生活: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不用工作,在家躺着就把钱赚了,还为国家作贡献。这不正是“工作狗”日思夜想的理想生活吗?爽! 可理想的生活没过几天,你可能就发现:自己可以像猪一样生活,却没有办法像猪一样快乐。“圈养”的生活很快给我们带来了无聊感、无意义感、不安全感、对未来
疫情之下,为何谣言四起? “饮高度酒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武汉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感 染后逃往上海”“上海环球港沦陷”……类似谣言充斥于社交媒体。 每每出现危机事件,必见谣言。 要理解谣言四起的原因,需要从认知需求说起。理解世界是人们固有的心理需求之一,它是对事情追根究底的渴望,体现在“打 破砂锅问到底”的信息寻求行为中。当身处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不确 定事件中时,人们的认知需求尤其强烈
共有 23,69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0 页 当前第 84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