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团队 近期,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上海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称“工程中心”)在微型药物偶联体系构建、核酸药物靶向递送、PI3K/mTOR双重抑制剂发现、高效高选择性药物对接反应、线粒体解偶联剂发现等方向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成果一:用于肿瘤治疗的微型药物偶联体系构建 肿瘤化疗药物具有广谱的有效性,但对正常细胞、免疫细胞
上世纪60年代建立的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成就之一。而由阿蒂亚-帕托蒂-辛格指标定理引入整体微分几何中的η-不变量,在群作用下是否存在局部化公式,是国际数学界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刘博与巴黎大学数学系教授、国际著名数学家麻小南合作,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研究成果“Differential K-theory an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于2019年3月8日在线发表了由我院青年教师张闽副教授和以色列理工学院Hossam Haick教授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时空分辨折纸递阶型电子器件应用于超灵敏检测物理和化学刺激”(Time-Space-Resolved Origami Hierarchical Electronics for Ultrasensitive
6月12日下午,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中北校区办公楼东楼109会议室召开,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工会、团委、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保障部、保卫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校医院等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副校长戴立益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后勤保障部副部长赵正军汇报了2019年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从建章立制,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开展的13项
上海正立足实际,探索大中小学劳育新模式、新载体和新机制。记者12日获悉,“长三角高校书院劳育协作平台”率先正式揭牌,以推动长三角高校书院劳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验互鉴。 长三角高校书院劳育协作平台揭牌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对记者表示,依托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建立的长三角高校书院劳育协作平台,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创新之举。 长三角高校劳育专题论坛暨毕业生党员主题教育活动举行
口述者: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专业博士 刘敏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博士毕业后最好的选择应该去高精尖的科研单位,才不辜负这些年的苦读。 但我读的专业不一样。在实习期间,每当我看到一些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通过治疗后,能像泉水一样灵动地自由表达,内心的欣喜溢于言表。 渐渐地,我对这个专业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或许,它的“生命力”在临床实践中会绽放更大的光芒。所以,我决定毕业后去“带娃
《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确定了 “新网络” “新设施” “新平台” “新终端”等四大建设行动,明确了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总投资2700亿元!上海版 “新基建”旨在为数字经济和新经济模式提供产业配套和设施保障,赋能产业数字化和二三产业融合化发展。与其他地区的 “新基建”相比,上海版 “新基建”具有四个显著特点和优势。 一是以 “新网络”建设行动推动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夏建阳团队在植物功能性状与生产力模拟方向的研究中又获新进展,进一步揭示了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权衡关系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及其对生态系统生产力预测的重要意义。6月12日,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地球上现存约三十多万种维管束植物,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生理生态学和形态学特征,并形成千姿百态的植物群落。由于这些特征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
又到毕业季,又是求职季。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此季不同往季。如何顺利就业、施展所学,成为毕业生格外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举措落地逐步拓展择业空间,一些新领域、新业态成为年轻人发挥聪明才智、干事创业的舞台,他们主动转变就业观念,在变革的大潮中修炼十八般武艺,将创意变现,让梦想实现,闯出一片新天地。我们采访了其中一些年轻人,听听他们的就业创业故事,或许对奔波求职中的毕业生们
学者阎若璩比顾炎武小一辈。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祖父和父亲都很有学识,留下不少著作。出乎意外的是他少年时期由于口吃,身体羸弱,脑子也很迟钝,被人瞧不起。尤其是口吃,遭到同龄人的嘲笑,使他的自尊心大受打击。知书识礼的母亲,既没有陪阎若璩掉眼泪,丧失信心,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列举了历史上那些同样也有口吃,最终却成就事业的人物——韩非子、管仲等,来激励阎若璩。人难免会
因受限而渴望,前所未有的社交需求 一场疫情,让“隔离”成为我们的日常,“封城” “封村” “封小区”,鸡犬相闻,不相往来;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即便见面也只拱手点头、相敬如宾;以前,“宅”是某些人选择的生活方式,而如今,它成为我们大部分人没有选择的生活。记得“居家令”刚实施不久,好多让人啼笑皆非的花式解闷儿法就在网上广为传播,还有不少段子调侃寂寞:以前总羡慕猪的生活,可以吃了睡睡了吃,现在
6月4日,华东师范大学与集美大学交流座谈会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行政楼504会议室举行。华东师大副校长戴立益,以及学校办公室、发展规划部、教务处、研究生院、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教师教育学院、开放教育学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相关负责同志,集美大学校长李清彪、副校长于洪亮,以及该校发展规划处、师范学院、学校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座谈会。会议由戴立益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与集美大学举行交流
“虽然我们即将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但是劳动是伴随我们一辈子的事情,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在具体劳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的毕业生党员代表乔慧在参加长三角高校劳育专题论坛后如是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6月10
“人学”思想融入人生体验 1957年,钱谷融写下了著名的《论“文学是人学”》。多年后,他的文章被作为一个时期最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保留了下来。他的学术思想,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绕不过去的丰碑。 在许多学者看来,钱先生的“人学”思想融入了他真切的人生体验,是他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因而独具特色、极具生命力。“做学问和做人一样,要正直诚恳、不能弄虚作假。”这是钱谷融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共有 23,682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9 页 当前第 80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