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快乐和有意义的生活,是人们在衡量和激励自己时的两个最普遍的目标。其它细化的目标,如健康、爱、事业成功以及养育子女等,都可以涵盖在其中。 快乐和意义是理想生活的重要因素。它们本身有大部分重叠,相互关联,但也有不同的根源和影响(MacGregor & Little, 1998)。快乐的根源可能是使人的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还有很大程度上是摆脱不愉快的事情。“有意义”相比“有快乐”更加复杂
当日,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道路结冰、低温、寒潮、大风等四项灾害天气预警。上海各高校从信息预警、物资准备、设施保护、人性化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全力保障校园管理和师生工作生活的安全有序。 在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宿舍楼内拍摄的寒潮天气的生活和出行提醒。 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走在校园里。 华东师范大学的食堂免费供应热姜茶,供师生们暖身。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的工作人员在清理路面结冰。 华东师范大学的食堂门口
2020年12月29日上午,华东师大离退休干部2021年迎新茶话会在老干部活动室举行。校党委书记、老龄委主任梅兵,校党委副书记、老龄委副主任朱民与二十多位老同志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茶话会由老龄办副主任朱伟春主持。 华东师大举办离退休干部迎新年茶话会 特别的2020,老同志以特殊的方式互致问候 校党委书记、老龄委主任梅兵向老同志通报学校工作 茶话会上,梅兵首先代表学校党政向老同志
“讲好中国故事、持续提升学科的国际话语权,不仅要关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全球提供了什么样的实践经验,更要关注基于中国实践概括提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在国际上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力,以及中国学者参与前沿热点研究,为全球知识体系的增长做出了什么样的理论贡献。”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在12月29日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研究前沿”项目报告发布会暨第二轮启动征询会上说。 华东师大举行“中国哲学
关键事件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美育经历了重启、发展、改革和体系化建设几个阶段,进入新时代,学校美育又面临新的历史机遇。2020年10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印发,描绘了未来15年我国学校美育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和宏伟蓝图。和以往的政策相比较,其站位更高、系统性更强、保障力度更大,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推动学校美育升级转型的意志和决心。 进一步深化了对学校美育的认识
江湖上人称“刘(国英)、关、张(灿辉)”之一的关子尹教授可谓汉语哲学界之“名宿”,虽然其哲学成果并不只是以中文发表的。将其作为汉语哲学家有几层意思,一是中文是他的母语,他也主要是以汉语写作哲学的,二是他自觉地思考汉语哲学和与汉语哲学相关的问题。 关子尹作为汉语哲学家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哲学翻译工作——这里是指把西方哲学著作翻译成汉语——构成了其哲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就汉语哲学界来说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代一直处于变迁之中,一套对人类发展历史提供系统分析的通识读本,对认识当今世界十分重要。 基于此,“活字通识系列”丛书应运而生。《文化极简史:人物·思潮·建筑的故事》《给生命音乐100首》《你身边的伦理学:20个大问题》《最伟大的哲学书:20本》和《西哲小史:从A到Z》分别从历史、文化、音乐、伦理学和哲学层面选择了具有启发性的著作,汇集成书。 12月27
今天(29日)下午,《四史天天学》文创读物在上海团校发布。该文创读物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团校、上海市学生联合会联合策划推出。 据介绍,《四史天天学》文创读物项目是2020年团市委学校系统“四史”学习教育重点项目,具有易学、易用、易携三个特点。 易学,即该读物定位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内容选取充分体现“四史
12月26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社会变迁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联合承办的“后小康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新规划、新征程”高端论坛在线上召开。该论坛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八届(2020)学术年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系列主题论坛之一。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
教育的本源是什么?理想的教育又是怎样的? 是培育生命力?是呵护天性?是成为最好的自己?是对美的追寻? 作为2020最后一场大咖云集的高端教育论坛,主题为“尊重生命 回归教育本源——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第十四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12月29日在沪举行。 这场论坛“大咖云集”,从名校校长冯志刚、李志聪、卢慧文、万玮,到跨界名人张文宏、陈辰、樊登,诸多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复兴路上风华正茂。12月29日,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上海团校)联合策划的《四史天天学》文创读物正式发布。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邬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昌利,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戴冰,以及各高校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了发布活动。 《四史天天学》文创读物正式发布 发布会上,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邬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昌利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体系结构、校企合作、考试招生制度、治理能力、三教改革、信息化等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方面对“提质培优”的内涵做了系统界定。《行动计划》提出“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落实这一要求,需要强化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认知,让教师回归课堂,让教学回归知识,进而促使课堂教学
华东师大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方俊锋团队针对钙钛矿电池中电极易被腐蚀进而影响器件稳定性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提出采用电极化学防腐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实现钙钛矿电池连续工作稳定性的大幅提升。相关工作于近期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Sci.Adv.2020,6,eabd1580)。该工作以华东师大为第一单位,并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完成。李晓冬专任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方俊锋教授为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入新阶段,共享、共建、共治一系列措施的落实落细,都离不开法制层面的引领和保障。 为加强长三角区域立法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前瞻性,更好发挥立法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保障作用,12月27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署《关于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法治保障合作研究的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院”,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和学术交流
看江南历史:萧山跨湖桥文化、余姚河姆渡文化、嘉兴马家浜文化、青浦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湖、河、浜、泽、渚,都离不开“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有人说,水是江南文化之魂。在上海市社联与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的“江南文化讲堂”上,从一首唐诗《春江花月夜》,胡晓明教授感悟到水与江南美学的关联,熊月之先生则联想到江南如大海般的开放与包容。——编者 苏天赐画作《江南美景》 水赋予江南的美
共有 23,63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6 页 当前第 72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