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海洋史研究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已积累了宏富的成果。因全球史研究和“一带一路”两个潮流的推动,海洋史研究成为中国历史研究近三十年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认清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具有哪些基本特性,这对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海洋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管控下民间力量发挥着主体作用 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发展中,民间力量发挥着主体作用,官方直接
登上蛇年春晚舞台,“外卖诗人”王计兵第四部诗集《手持人间一束光》进入大众视野;快递小哥胡安焉《我在北京送快递》前不久推出繁体字版持续破圈;张小满《我的母亲做保洁》、黑桃《我在上海开出租》、陈慧《在菜场,在人间》等非虚构作品汇成广受关注的“素人写作”现象。 快递、外卖、保洁等职业老本行并非“写字”的普通人,与作家、诗人的“身份交叉”固然有吸人眼球的传播要素,但“素人写作”的悖论在于——因
“这届年轻人是不想结婚了吗?”“怎么没人生孩子了?”最近几年,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年轻人的婚恋观和生育观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榜。当下,90后、00后是否真的像他人所猜测的那样,成为“恐婚恐育”的一代人? 《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课题组收集了2013-2014年与2023-2024年两个时段青年网民在微博上涉及婚姻、生育的讨论,共计144.7万条博文,对十年前后青年网
2月17日开学第一天,上海交通大学推出国内高校首个全国产化、全系列本地部署的“满血版”DeepSeek,为师生提供千亿级大模型服务;这个学期,复旦大学首批建设的110余门AI课程也将完成首轮开课。上海正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赋能重塑。 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高校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重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近年来,上海高校以服务国家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校友李微楠的事迹登上央视新闻直播间,并获《光明日报》头版报道、“微言教育”专题报道,《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文章。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当代青年投身西部教育的坚定信念,更彰显了华东师大学子“报效祖国、建功基层”的责任与担当。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扎根乡村教育的校友,聆听他的青春奋斗篇章。 1992年出生的李微楠是云南玉溪人。2010年,他离开家乡来到上海求学,2014年
春节假期一过,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启动了“揭榜挂帅”研发项目,与一家科研机构联合研发高温超导带材的核心制造部件。今年1月,市科委可控核聚变项目经理团队赴公司调研时,上海超导董事长马韬已立下“军令状”:“今年一定要研制出核心部件,并且把这个产业落在上海。” 为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抓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展先机,一场以项目经理人制度建设为关键的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正在上海全面
2月22日,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在沪会见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永财一行。华东师大副校长程静、学校办公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代表陪同会见。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会见新加坡国立大学代表团 钱旭红介绍了学校校情及新兴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并回顾了华东师大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合作历史。他希望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内容,在学生交流、课程建设等领域继续深化合作。 陈永财表示,新加坡国立大学十分重视
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时代新人,既要立足中国实践,又要置身世界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宏阔坐标。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历史主动与天下为公的鲜明品格,具备明确的政治导向、社会动员力量与精神文明功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时代新人,既要立足中国实践,又要置身世界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宏阔坐标,推进宣传阐释的思想纵深。 面向国家发展新征程,系统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学理根基
我们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点、线、面、网”齐发力,共筑“四位一体”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精神支柱。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点、线、面、网”齐发力,共筑“四位一体”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激活理论创新“点”,共筑学术
要充分认识家教家风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着力探索其传承与创新的现实路径。 家教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视为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家教家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把“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国家低空经济战略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华东师范大学与中国京安有限公司成员企业广州地月轨道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2月20日在北京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深度聚焦于国家低空经济战略的宏观导向与核心需求,以前瞻性的视野和战略性的布局,全面整合技术研发与高等教育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我国低空经济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深度内涵。 华东师范大学与广州地月轨道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既是宏观理论问题,更是具体学术实践问题。笔者研究中国小说史已有三十个年头,主要研究领域有四:小说评点、小说术语、小说文体和小说批评。这四个领域都涉及小说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且都以实现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本土化”为宗旨,可看作立足文化主体性,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一种学术探索。 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本土化”,首先要实现的是研究观念的“本土化”。我们以“小说术语研究
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特等奖;第五届华东地区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一等奖;第九届上海市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特等奖;校长奖学金;在《大学物理》Physical Review E 发文……她是2021级物理学本科生孙钰雯,她用汗水浇灌梦想,在物理的浩瀚星空中奋力探索,在团队协作中传递温暖,凭借着不懈努力与对物理的热爱,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邂逅梦想,赛场绽放光芒 2019年
从ChatGPT到Sora,人工智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最近中国 AI 应用DeepSeek更是震动全球。这学期我们推出“爱(AI)上好课”专题,报道华东师大系列AI好课,第一期走进《AIGC:理论、创作与挑战》。 “有头脑风暴也有实践汇报,有很多前沿的AI领域内容”“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这是一场彻底的革命”……华东师大学生对一门名为《AIGC:理论、创作与挑战》的课程好评连连。这是一门
共有 23,527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69 页 当前第 6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