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书脊斑驳泛黄,封面浸润墨渍,但中文全译本《资本论》的首个版本依然透射着岁月的光辉,三卷书册上写着著者卡尔·马克思,也写着译者华东师大前身大夏大学的校友郭大力。10月8日,在修缮一新、重新开馆的华东师大校史馆,有不少这样首次公开的珍贵展品。 视频来源: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郭大力首个中文全译本《资本论》初版 王建磐老校长在校史馆找到自己的历史老照片 丽娃河畔,中山北路校区历史最悠久
2021年10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将迎来建校70周年这一重要“里程碑”时刻。自2018年“迎双庆、促发展、惠民生”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学校遵循“精心谋划、隆重简朴、深挖内涵、统分协作”的原则,围绕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卓越文化、卓越发展的主线,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得到了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的热切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谨致以诚挚敬意和衷心感谢! 求实成就卓越,教育创造未来。70周年校庆
学校定于2021年10月12日(周二)下午安排校领导信访接待,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信访接待校领导 雷启立 副校长 二、信访接待时间 2021年10月12日 14:00~16:00 三、信访接待地点 中北校区理科大楼A311室 特此公告。 信访办公室 2021年10月8日
由校党委宣传部、校庆筹备办公室牵头,孟宪承书院联合校团委、教育学部,在原有大师剧《孟宪承》(党史学习教育专场)的基础上,提升剧本内容,增强排演效果,充分挖掘华东师大首任校长孟宪承先生人生历程中最精彩、最感人的情节,讲述孟宪承先生从青少年求学到创办华东师范大学的动人故事,展现孟宪承先生在思想、学术、人生上的大师风范及以教育救国、以教育建国的理想抱负。 现诚邀我校师生线上观演,与剧组团队共祝
北京时间10月6日傍晚,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德国科学家本亚明·利斯特和美国科学家戴维·麦克米伦凭借对“不对称有机催化发展”的贡献而获得这一殊荣。他们的发明革新了人类合成分子的方式,对药物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使化学更加绿色。 “这个催化概念既简单又巧妙,事实上,很多人都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没有更早地想到它。”正如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约翰·奥克维斯特所言,两位新科诺奖得主给予
【世界教育之窗】 1、美国学校里的教育战争 2021年5月的最后一个周五晚上,美国佛蒙特州埃塞克斯郡的一座大楼里,一群没有戴口罩的(白人)家长们正在参加一个集会。与他们一同参与这个集会的还有佛蒙特州共和党主席德布·彼拉多(Deb Billado)及保守派博主盖伊·佩奇(Guy Page)。发言的是埃塞克斯郡韦斯特福德学区理事会新当选成员利兹·卡迪(Liz Cady),她以公开批评“黑命贵运动
今天(10月6日)下午,“风华海上——2021年迎校庆70周年华东师范大学美术作品展”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体育馆开幕。展览以传播美育为核心,共展出70余位历届美术学院校友、在校师生艺术家的100多件优秀作品,从“美育文脉”“守正创新”“中国表现”“古艺髤新”“汉风唐韵”五个版块艺术地展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光辉岁月。 当天,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文创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一次美育成果的集中展示
惊悉李正名先生不幸因病仙逝,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华良都非常悲痛。李正名院士被尊为“南开先生”、中国农药之父,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化工产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他们敬仰李正名院士的做事、为人、学术,特写下内心感言,追思李正名先生。 被称为“南开先生”的李正名走了!李正名先生于10月4日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 钱旭红回忆:1992年初,中美在医药农药领域有着严重
北京时间今天(10月6日)傍晚,在推迟了约5分钟后,2021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的最后一项,被称作“理综奖”的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德国科学家本杰明·利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国科学家大卫·麦克米伦(David W.C. MacMillan)因在 “不对称有机催化”作出的突出贡献而获奖。 图片来源于诺奖官网(下同) 大卫·麦克米伦 本杰明·利斯特 诺贝尔化学奖一度被认为是“理综
10月6日下午,“风华海上——2021年迎校庆70周年华东师范大学美术作品展”在华东师大普陀校区体育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1月15日,每日面向市民开放(不用入校即可观展)。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靳尚谊,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参展艺术家代表、华东师大原艺术教育系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
各位老师、同学: 我校中北校区新建教育发展大楼(基地位于金沙江路校门西侧地块)将于近期启动建设,为保证施工期间校园安全,根据学校安排,金沙江路145号校门定于2021年10月8日(星期五)零点起封闭。行人和非机动车请从金沙江路135号门通行,机动车请从中山北路3663号和枣阳路788号、枣阳路460号通行。 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
光遗传学连续几年被认为是诺贝尔奖大热门,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之前一直位列预测榜第一名。 用一束光控制生命活动,不仅炫酷而且魔幻。如果光照后肿瘤就能消失,如果光“指哪”药物就“打哪”,如果有了光神经活动就被激发……这样的魔幻随着合成生物学的精进,正在成为现实。 在体内提前“埋进”一个感光开关:660纳米(红光),打开,730纳米(远红光),关闭。10月4日,国际顶刊《自然·生物技术》刊登
共有 23,52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69 页 当前第 58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