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华东师大2025年春季首场大型招聘会在普陀校区体育馆举行。本次招聘会吸引了4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3万余个,涵盖教育、信息、金融、文化、建筑等多个行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选择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助力他们开启职场新征程。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了2000余名校内外学生参加。 招聘会现场 在教育板块,汇集了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46家成员单位、142家
日前,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耀生物)宣布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这笔钱的注入让邦耀生物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明耀松了一口气。因为公司的几款新产品又能够向临床推进了,其中一款是有2024年“明星药”之称的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TyU19。 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癌症治疗手段,CAR-T细胞治疗无疑是让患者“又爱又恨”的存在
3月27日,华东师大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在闵行校区行政楼403室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健,校学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杨昌利,哲学系党委书记王柏俊,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吕岳,统计学院院长周勇,本科生院相关业务负责人张艳虹,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庄瑜,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选调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兼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章晶晶,各院系、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就业名师工作室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扎实落实《华东师范大学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于4月2日上午在闵行校区教师之家召开2025年上半年文科科研工作例会。会议以“谋新篇、重交叉、促转型,扎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三年攻坚行动”为主题,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出席会议并讲话
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文化内涵,其影响力早已超越地理疆域。清明节何以在南洋华人社会中世代延续?其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何种生命教育观念?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马来西亚道理书院院长王琛发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细述其中缘由与内涵。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在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人们在清明时都有插柳枝、放风筝的习俗。这有何由来
维系平衡的方式 滕肖澜的长篇小说《平衡》围绕着一位载重平衡员的生活日常展开,缓缓铺叙出了上海市井生活的千姿百态。主人公葛向阳并不完美,就像每一个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他的都市生活面临着严重的“失衡”——内心时时感到不甘,却要在熟悉的人的面前故作洒脱:为儿时玩伴崔樱的死而自责,但一直避免向周围人提及;介意亲戚瓜分父亲的专利遗产,又要与他们保持融洽的关系;对前妻华莉还有挂怀,却将她介绍
2025年,很多历史性时刻密集发生了。TikTok难民涌入中国社交媒体,中美网友开始“对账”,DeepSeek-R1模型发布,震惊全球科技圈。外国网友眼中,这些“神秘东方力量”的背后,实质是中国算法技术的领先。 算法与算力、数据,并称为人工智能(AI)三要素。算法,作为AI时代的关键词之一,近年来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算法究竟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影响?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
学校定于2025年4月8日(周二)下午安排校领导信访接待,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信访接待校领导 施国跃 副校长 二、信访接待时间 2025年4月8日 14:00 ~ 16:00 三、信访接待地点 普陀校区办公西楼3101室 特此公告。 信访办公室 2025年4月4日
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里,唯有清明兼具自然时序与人文追思之重,今日又清明。 |致敬先贤 传承师道 感先生之诤言,惟长弘之信念,扬母校之盛名,担社会之重任,图民族之复兴,谋人类之福祉……清明节前,华东师大师生又一次齐聚首任校长孟宪承先生的铜像前。 师生齐声诵读祭文,声声承诺,掷地有声。师生代表依次献上鲜花,表达缅怀与尊崇。 清明追思,家国永念,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姓名,如同不灭星辰,照亮
4月2日上午,花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捐赠仪式暨2025工厂研学启动仪式在我校闵行校区举行。花王公司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慈善物资管理中心,向我校等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日用商品。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丁斐平,花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竹安将、企业传播高级总监木村美铃、企业传播可持续发展总监王丹,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健、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赵健,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师生代表
已具备加入DEPA的基本条件,应加快加入DEPA的步伐,深入推进国际合作,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我国数据总量和算力总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作为经济贸易大国,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巨大,扩大开放步伐正不断加快。那么,在数字世界,中国如何“入世”,加入全球首个专门的数字贸易协定——DEPA? 作为全国政协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如此才能有效提高人民的文明素质、精神力量、创造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有效提高党的创新理论解释力、影响力,使其进入寻常百姓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立足于现实国情的承先与纳新是一个根本途径。唯有如此,才能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 就承先而言,重在继承和弘扬我们党成立100多年来积累和沉淀的优秀新闻学传统。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它扎根于百余年来我们党的新闻事业伟大实践之中,不仅在引导新闻事业服务革命、建设
共有 23,71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1 页 当前第 5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