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印发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我国又一个大城市群呼之欲出。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城市群竞争的主要力量,这三大城市群也正朝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方向加速推进。 目前,这三大城市群均提出了各自晋升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规划,那如何才能成功晋级?我国三大城市群之间又该如何合作、协调,携手共进?新京智库为此
对标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我国的世界级城市群,这是我国中央和地方近年来的一件大事。 近日,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印发的《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北京将以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为统领,带动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这是早就定下的目标。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发挥一核作用,打造世界级
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管好个人“小我”,助力防控“大局”。坚持动态清零,坚定必胜信念! 本期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教授,以及身处“小阳楼”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叶海峰研究员,为同学们个人防护与环境消杀支招。 Q:如果身边出现病例,我该怎么办? A:首先,不要恐慌,保持良好心态。保证作息规律,适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其次,尽量做到足不出宿舍
各单位: 为深化我校实践教学改革,鼓励和支持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相关教师根据教学特点,对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装置、教具进行研制和改造,推进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资源,提升实验室管理智能化水平,以高水平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现启动2022年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立项内容及遴选标准 1. 实验技术研究项目面向我校在编在岗实验技术人员申报;每人每次限
华东师范大学 2022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上海活动 通知 一、 活动介绍 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是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主办的一项港澳台青年交流计划。2022年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四川省等省市试点开展组织接待港澳台大学生进行工作实习和参观访问。 我校学生(研究生)工作处与港澳台办公室建立联系机制,会同相关学部/院系/书院,共同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报道《高校同心战疫 组建校园“医疗小队”等方式服务师生需求》,聚焦华东师范大学组建校园“医疗小队”服务师生需求。 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医院,由16名医学生组建的校园“医疗小队”,正在为师生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校园医疗小队成员是来自上海长征医院、奉贤中心医院,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附属长宁精神卫生中心等机构,具有医生职业资格的青年医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因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社区是社会问题的集中点、矛盾的积聚区。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迅猛迭代,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凸显。唯有以高效能治理为目标,才能真正激活并释放基层活力,提升治理水平的同时推动高质量发展。 城市基层治理的“三驾马车” 伴随着中国
自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持续多点散发,影响了学生正常到校学习,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小学线上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施。当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不仅是应对疫情的无奈之举,更是智能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及教学常态。为深入了解中小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现状与进展,有效推进混合教学的常态化实施,本课题组以线上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之进行了调查分析。 哪些问题影响线上
本轮疫情以来,上海各高校实行封闭管理已经超过一个月。在封闭管理之下,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如何保障? 教师志愿者:用心守护 用爱护航 在学校封闭管理的基础上,同济大学从4月初起,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楼宇封闭管理。为了让3万多名在校生吃上热乎的一日三餐,留校的教职工组成送餐志愿队。有人用小板车,有人开来私家车。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 谢欢:我们学院同事自己正好有一辆送货的小三轮,我们
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等文件精神,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拟启动校级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申报材料请于2022年5月10日(周二)前,以学部、书院、院、系为单位发送至scxy@ecnu.edu.cn邮箱。附件(含申报表
疫情面前,人人都是守“沪”者,为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华东师大统一战线成员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现责任担当。 民革 疫情无情人有情,华东师大民革党员积极响应号召,以实际行动在各项工作中贡献着民革力量。 校民革主委李大力教授参与由华东师大科技处、教务处和研究生院联合发起的“同心抗疫·学无止境——华东师大科学系列空中讲堂”,3月29日带来“基因编辑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所在的闵行区,是近期上海市累计感染人数居于前五位的地区之一。自3月13日起,该校全面进入闭环管理,闵行校区一万多名学生留在宿舍上网课。同时,志愿者的力量开始在校园里抽芽生长。 各楼长、楼层长、普通志愿者与老师、后勤人员一起,在校园内搭建出一条生机勃勃的传输管道,传送着一日三餐和药品物资。 校园内树木已披上绿意,对华东师范大学的许多学生而言,这是一个特别的春天
童欣,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青年教师。校园封控以来,暂住在闵行校区教学科研片区人文楼。以下是他的战疫生活和体会。 人文楼里的驻校老师们,中间的“大白”是我 (历史系黄阿明老师拍摄) 自3月中旬疫情袭来后,我居住在出入受到严格管制的人文楼。日子不算太苦,其实比学生们好一些,再怎么说住的也是单间(办公室)。 不少人发愁洗澡的问题,我没问题,跟学生时代一样,接一下热水(我们楼
共有 23,68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0 页 当前第 50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