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老师不能将暑期里的孩子当作宝宝宠起来,也不要轻易让最能自由读写的暑期阅读的含金量过于稀少。” 前一段时间,围绕着上海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些争论,非常有意义。可以视为一场生动的公共文化课。我尤其喜欢关于逻辑的一些讨论,有助于提高网络舆论的思维品质与分析水准。争论的建设性价值在于推动人文教育真正关注“活的文化”,将课堂、书斋与社会现场连接起来。但也不得不看到其中的问题,争论中表现了互联网
上海是一座被红色浸润的光荣之城,红色基因镌刻于城市血脉,红色资源深入城市肌理。为高质量推进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持续擦亮上海“红色文化”品牌,助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今年5月至7月,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开展“光荣之城”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炎炎夏日,公众依然满怀热忱共赴红色之约。 手持“沪”照探寻精神对话 时下,用脚步丈量上海这座
“一个古老文化的脱胎换骨、凤凰涅槃,是一场漫长的革命,也是学人和出版人共同的使命。” 为什么王尔德写作《道林·格雷的画像》后身败名裂,而郁达夫却因《沉沦》得到文化界支持?在文学事件的背后,也许存在着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着舆论的发展走向。在新著《漫长的革命》中,不同于作品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朱国华深入文学事件现场,试图从“事件研究与思想实验”的角度,找到那双看不见
法俄澳等国的游客在外滩迎着朝霞学习绸带舞龙,意大利视频博主穿上舞狮服扎起马步……跨文化的体验有多香? 当法、俄、澳等国的游客在上海外滩迎着朝霞学习绸带舞龙,当意大利视频博主穿上舞狮服装扎起了马步,当土耳其女孩亲手将草本材料填入香囊……中国非遗正在征服全球粉丝。 他们从好奇到痴迷,从“看不懂”到“学不会不罢休”,这场跨文化的体验,到底有多香? 意大利留学生Nicole:外滩观景舞绸龙
6月26日至29日,由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授权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均相催化学术讨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举行,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高层次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院士担任本次大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石峰副所长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雷爱文教授为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姜雪峰教授为本次
近日,第十六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举办。华东师大数学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汪天乐凭借扎实功底和出色表现荣获分析与偏微分方程方向个人单项铜奖,获得我校在该赛事上的首枚奖牌。 汪天乐(左五)获第十六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铜奖 在此之前,汪天乐还曾获第十三届、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并获国家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等荣誉,是同学口中的“数学竞赛达人
《神交》新书发布,探讨“纸神”概念与民俗图像阐释权,关注跨文化对话与信仰共情。 2025年6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图书馆举行了“海外中国民俗档案的‘中国语境’与‘全球语境’学术工作坊暨《神交: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纸神专藏”研究》新书发布会。这场集结国内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图书馆学、博物馆学领域重要学者的研讨会,正是对“东海西海,情同理同”的当代诠释。 《神交:纽约哥伦比亚
“同时搭建全国银龄教师综合服务平台,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支教,不断加强数字赋能与实践模式创新。” 从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教授陈中原,到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耿文秀,他们“退而不休”“发光发热”,分别成了从华东师大优势学科加盟新疆师范大学和伊犁师范大学的银龄教师。仅在华东师大,就有21人次优秀退休教师成为国家“银龄计划”一员,支教12所西部高校。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28日获悉,国家
行知读书会红色文化主题分享 《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之问,反映了青年毛泽东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菩萨蛮·黄鹤楼》中“心潮逐浪高”透着苍凉与坚定的心境……“七一”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临近之际,沪上行知读书会策划红色文化主题讲座,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方笑一亮相,从党史视角深入解读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情怀与文学魅力。 他结合梳理目前读到的诗43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需要发展,因为实践永无止境;理论需要创新,因为真理不会终结。 马克思、恩格斯以创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站上了科学的高峰。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迄今为止,也没有哪种思想理论比马克思主义更能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但也要看到,理论僵化、思维固化就会陷入落伍的境地。人类社会
近代士人群体的思想变化和人生选择折射出了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艰难转型,钱振锽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他生于光绪元年,卒于抗战胜利前一年,他在历史汹涌的大浪中以笔为剑,展示了传统士人的守节气志。 钱振锽(1875—1944),字梦鲸,号谪星,后号名山,人称“江南大儒”,旧阳湖县(今江苏武进)人。晚年因避难流寓沪地,自署“海上羞客”。他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曾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刑部
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依托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经验事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意识的价值凝结,其呈现必然附着于特定的载体。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书信日记是承载、表达与确证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载体,不仅客观记录着党史上的重要事件,更见证了伟大建党精神酝酿、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系统研读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书信日记,既可以揭示伟大建党精神“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又可以透析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的内在理路,为新时代赓续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纪念中共四大召开和党的支部建设100周年,七一前夕,华东师范大学以“抓支部、强基础、优作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大会暨第23次党建研究年会。 华东师大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大会暨第23次党建研究年会召开 教育部直属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党委原常务副书记顾锋,上海市委组织部一处
6月26日上午,华东师大与闵行区合作交流座谈会在校举行。区校双方就科创平台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十五五”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闵行区委书记陆方舟,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吴强,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校长钱旭红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梅兵主持。 华东师大与闵行区合作交流座谈会在校举行 陆方舟指出,区校双方要以更高站位深化联动,筑牢发展共同体,闵行区将全力提供政策、资金
共有 23,541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0 页 当前第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