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挑战,人文学科将迎来重大变革。在这一时刻,重温学术前辈的思想观念和治学精神,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人类丰富的心灵世界,为人文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基石。 纪念王元化先生诞辰105周年系列讲座 今年适逢王元化先生诞辰105周年。上周,“纪念王元化先生诞辰105周年系列讲座”开幕式暨首讲在闵行校区举办,吸引了校内外师生、学者逾200人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纪念王元化先生
纪念王元化诞辰105周年系列讲座开幕 今年适逢王元化先生诞辰105周年。王元化培养了大批杰出学者,以独立的学术研究精神应对时代挑战,留下不可磨灭的思想印记。尤其是敦煌文献中发现的唐人草书《文心雕龙》残卷,恰与王元化学术关注相呼应。 11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的“纪念王元化先生诞辰105周年系列讲座”开幕式暨首讲在闵行校区举办。中文系系主任罗岗教授回顾了王元化学术成就与思想遗产
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美术教育生态。从课堂实践到跨学科创新,从技能传授到人文素养培育,AI与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突破了传统教育边界,更催生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AI浪潮下,美术教育究竟该何去何从?机遇之下是否有隐忧? 01 AI融入课堂,传统教学玩出新花样 “以前在课本上看《步辇图》只能看到静止的画面,今天通过AI对话系统,我竟然和画里的吐蕃使者聊起了长安见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篆刻被称为“方寸之间的乾坤”,它以汉字为载体,融合书法、雕刻与文学,是中华文明独有的艺术形式。 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在“一方印章”里挖掘出不一样的文化创新和美育传承。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转化为文化传承的活水,从高校课堂到乡村小学,从上海校园到法国塞纳河畔,搭建起文化桥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出去”“活起来
【学术争鸣】 21世纪初,彭永捷、何乏笔等学者较早提出汉语哲学如何可能的问题。近年来,“汉语哲学”已成为哲学界的热词之一。自2024年8月以来,光明日报哲学版发起关于汉语哲学的学术争鸣。孙向晨、傅永军、庞学铨、吴根友、韩水法、王俊相继发文,“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研讨汉语哲学何所是、何所为。此番争鸣,诸家对于其中关涉的“汉语言哲学”似乎都持较为消极的态度。笔者躬逢胜会,不揣鄙陋
按照党中央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这是坚持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的重大举措。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自2012年12月迄今十多年来,党中央始终以一抓到底的持续发力抓
从精准洞察国际受众需求、实现个性化传播,到创新文化表达形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再到打破语言文化壁垒、构建智能传播平台,人工智能为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传播提供了全新手段和无限可能。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其国际传播不仅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中华文化
当今医学技术飞速发展,诸多疾病不再致命。这些成果的背后,传统医学经验功不可没。回首人类与疟疾旷日持久的抗争之路,“双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后来实现人工合成的奎宁,以及从青蒿中低温萃取的青蒿素)的作用举足轻重。其背后,是药品研制的艰难跋涉,是传统医药知识向现代跨越的崎岖转型。科普作家梁贵柏在《双药记》中,挥动生花妙笔,带我们回溯这场跨越时空的人类与疟疾的较量。 《双药记》 梁贵柏 著 译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高度复杂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始推进商业化乃至普及化。 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将广义的自动驾驶分为六个等级:非自动(Level 0)、驾驶辅助(Level 1)、部分自动(Level 2)、有条件自动(Level 3)、高度自动(Level 4)和完全自动(Level 5)。其中,L1—L2常被称为智能驾驶,通常指车辆配备了一些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如
记忆穿越光影,岁月划过指尖。在千万个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中,你是什么样子? 国之大者,安不忘危!4月15日迎来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华东师范大学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需求,通过协同创新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成果,汇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铸就坚实的科技保障基石 科技赋能国家安全,围绕河口海岸学、生态学统计学、软件工程等优势学科领域,形成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成果,为
法扎尔·里兹维(Fazal Rizvi),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荣休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荣休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学会原主席(1996),现为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印度研究院研究员。历任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副校长、美国伊利诺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全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等职。多年担任SSCI
商伟,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获学士学位,两年后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8年赴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起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现为杜氏中国文化讲座教授,东亚系主任。研究领域以明清戏曲小说为主,兼及思想文化史和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主要著作包括:《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云帆集》(繁体版
裴军,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智能互联技术驱动的制造资源运作优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等。在MS、POM、JOC、DSJ、TRB、IEEE TEM、EJOR、COR、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等发表论文。获国际全局优化协会年度最佳应用论文奖iSoGO Best Application Paper Award(2023年度
袁家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2004年获得康乃尔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系和语言资源联盟、流利说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百度美国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语音学、语言学和人工智能的融合。曾主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资助的多项科研项目。目前工作主要集中在基于口语数据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和预测、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
共有 23,639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6 页 当前第 4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