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年前,黄道婆将海南黎族的纺织技艺带回上海,在松江府乌泥泾一带传授技艺,造就了松江府“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业中心地位。6月28日,“锦绣世界—2022年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在海南海口会展工厂开幕,华东师范大学代表上海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参与了展览,将黄道婆手中延续下来的珍贵手工技艺又带回了海南。 活动现场 此次展览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指导,海南省旅游和文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我们身处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理应更加自觉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人民城市典范,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何为“中国式现代化”?它有五个前置词,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对应的是建设“五大文明”,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以富有感染力的话语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彩故事,以富有号召力的话语叙事擘画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景,振奋人心。中国共产党拥有丰富的执政兴国经验,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用中国话语凝练中国共产党执政叙事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增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最丰富的聚酯塑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与包装行业,为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每年约有千万吨的废弃PET排入海洋,水体以及海洋生物的健康受到微塑料的严重威胁。为解决白色塑料污染问题,实现废旧塑料的回收与再利用,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赵晨及其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于6月10日发表
浮游植物有“海洋牧草”之称,海洋中浮游植物春季的生长规模决定了渔获物的多少。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东艳研究团队发现,海洋锋面、湍动能与大气强迫共同影响浮游植物春季生长高峰的暴发时间与规模,并由此提出预测机制。 “具体来看,海洋锋面松弛得越早且持续时间越长,湍动能越低,越有利于营造适合的光照与营养盐环境,促进浮游植物快速生长。”刘东艳介绍,团队通过分析黄海2003年至
这个毕业季,对2022届的沪上高校毕业生们注定特别。眼见着学生即将踏上社会,师长们也纷纷送上殷殷嘱托。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系主任梁志教授以“历史带给我们什么”为题,通过腾讯会议APP为历史学系2022届毕业生党员讲了一堂离校党课。演讲中,他带着同学们跳出当下看了几个问题。如今的节点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占据怎样的坐标?个人与社会组织乃至工作团队组织,应该呈现怎样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怎样一步步诞生、形成?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又怎样塑造上海的城市精神气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熊月之,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晓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瑊等多位沪上党史专家,在不久前举行的2022“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上
数字化背景下的未来教育长什么样?基础教育学又将如何发展? 6月26日,“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未来教育与基础教育学建设”研讨会在云端举办,专家们齐聚线上,分享观点。 此次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教育学会共同学术指导,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师发展学院)共同主办,全国多家教育科研机构、学术刊物及国家社会
随着多省高考成绩陆续揭榜,考生们即将进入最关键的报考志愿阶段。在此期间,高校招生正如火如荼同步进行。为吸引考生,全国多所高校推出“花式”宣传片,其中既有令Z世代代入感满满的微电影,也有富含科技感、艺术感的创意拍摄手段,在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多分钟的影片中,讲述一所大学的文脉和精神内核。网友不禁感慨:“为了招生,大学也是蛮拼的!” 在专家看来,从注重大场面的宏大叙事到关注Z世代学子的内心世界
在短篇小说《镜子》中,科幻作家刘慈欣勾勒出一个可以凭借“超弦计算机”来模拟宇宙创生及演化的全新时代。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时代,人类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甚至“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被推演出来并透明地呈现。 小说的结尾,技术人员终于完成了对未来的递归运算。只是,他在镜像中看到了遥远文明的消亡……于此,小说戛然而止,却余音悠长。等回过神,才发现它着实可以被视为一个经典的思想实验:当人类消灭了令人
乡村振兴是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最大公约数 当前,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启动,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一些改革试点和重大行动正有序推进。 就最大公约数而言,让亿万农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是固根基、谋长远之计。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不断完善农民参与的体制机制、不断
为保障公共数据库的稳定运行,信息化治理办公室拟于2022年7月1日21:00至24:00对相关网络设备进行维护,期间公共数据库系统、所有使用统一身份认证的业务系统会出现不定时访问受限。 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如有疑问或重要业务需求,请与信息化治理办公室联系,联系方式:电话021-62233081、邮箱its@ecnu.edu.cn、企业微信(通讯录-员工服务-信息化服务小助手)。 信息化
哲学使世界真善美 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开幕致辞 钱旭红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年6月27日 尊敬的成中英先生、陈来教授、信广来教授、赖蕴慧教授、庞安安教授、杨国荣教授,ISCP各位同仁,哲学界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道同学: 大家线上好! 世界虚实相生,祸福相倚。因为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筹备工作几经波折,数次延期,直到今天才得以用线上
开幕式嘉宾在华东师大普陀校区新逸夫楼三楼多功能厅的主会场 近悦远来,620位参会学者,20余万听友,虽遭疫情不期而至,但因此延期一年的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如约而来。 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首日全天直播观看数逾20万 (华东师范大学 微信视频号 直播可回看) 昨天早上8:30分,世界各地的中国哲学学人和爱好者的目光聚焦在一方屏幕上,那是大会主会场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开幕式,久违了的对视
共有 23,61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5 页 当前第 47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