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浔阳江头的琵琶声勾起了诗人白居易怎样的思绪?在首届全国高校港澳台学生未来教师研学营的开营仪式上,来自台湾的冯亭洁同学展示了这首海峡两岸教材皆选用的千古名篇《<琵琶行>并序》的课堂教学思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人文课程中心主任乐燎原老师在点评时指出,说课细致用心、全面丰富、过程流畅,尤其抓住经典名篇中“情”的引导,非常难得……生动的说课展示和热烈的师生切磋
主持: 于勇 见习研究员 王敬博 圆桌嘉宾: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梁宁建 上海市崇德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原第二军医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邓光辉 上海教委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原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教授 张海燕 中科院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研究基地客座教授,国际EAP协会中国分会理事 王国强
面对新形势的变化,我国应当抓紧将生育支持政策由“促生”转变为“辅育”,依循已有的现代化国家经验积极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儿童投资型国家”,在九个方面积极有为地健全儿童福利制度。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文化主体性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础上,建立在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 面向未来,我们要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定走自己的路,有更强的文化自信与历史自觉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需要构建起“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型文化体系,使人民大众成为文化的主人;需要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进而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
近年来,从北外滩的“城市会客厅”到陆家嘴的上海中心,从西岸滨江的美术馆、博物馆到渗透进城市毛细血管的各类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上海都市文化雅集的渐兴与普及,助推城市公共文化生活丰富与发展,见证人民城市的建设与繁荣。 传统意义上的雅集,特指古代文人集团进行文化创作与交游聚会形式,是集宴乐、书画、文学、艺术、审美为一体的群体性文化活动。 在《诗经》中,“酒既和旨”“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地体验火箭发射场景,了解光谱仪等各种实验器械……近日,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学生周祺洋走进华东理工大学参观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第一次与高校实验室来了个“亲密接触”。 暑假已至。今年,为了点燃更多高中生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增进青年学子对不同专业领域的了解,徐汇区推出以“行走的五育课堂”为主题的高中生夏令营。暑假期间,来自该区的265名高中生走进复旦大学、上海
7月7日,为期5天的2023年“汉语桥”英国“中文培优”项目学生线上夏令营圆满收官,来自英国62所培优项目学校和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在内的中国15所承办院校的200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夏令营活动。 “中文培优”项目由英国政府发起并出资支持,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伦敦大学学院联合主办,在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支持下开展日常中文教学和来华夏令营活动。七年来,已有79所英国中学约10,000名学
2019级思勉班毕业合影 虽然选择的道路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将继续探索,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坚持不懈,保持热爱、奔赴山海、臻于至善、敦行致远。 班级16名同学,全部推免,十余人在公开或内部刊物发表论文,他们就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19级历史学拔尖班(思勉班)。 1934年,吕思勉为光华大学题词“观其会通” “历史+”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历史学系“基地班”的升级版,与“新文科”理念
“2022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近期揭晓。他们用青春的激情奏响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时代强音,用青春的行动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上海教育”政务新媒体推出专栏,分享他们的奋斗历程,展现他们的成才之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陈亮同学。 大学生年度人物这样说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担时代重任。作为一名青年
7月8日下午,以“社会情境中的消费者”为主题的第17期青年学者跨学科论坛举行。此次论坛旨在结合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视角,更好地探索社会情境中消费者的行为规律,由华东师大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和科技处主办,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亚欧商学院协办。论坛特邀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王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王祥丰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栾墨博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杨浙帅研究员
AI为教育带来什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未来教育的发展成为了一大热点。 7月8日,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主题论坛在世博中心举行,主题为“引领学习变革 智创教育未来”,超4.6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参与。 本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联合主办。 AI如何赋能智慧教育? “面对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加速迭代,教育如何做出更加快速、更加科学的反应
7月7日,上海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基地成立大会暨统战理论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举行。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房剑森,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昌利,上海市委统战部研究室主任王开峰、研究室副主任肖能峰、研究室二级调研员赵先如,普陀区委统战部副部长陈立群,闵行区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吴文清,华东师大校长助理、上海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基地主任吴瑞君、基地首席专家高向东
共有 23,70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1 页 当前第 33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