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消费,你究竟留恋的是摇橹划桨“舟行碧波上”,还是凭江漫步“人在画中游”?水系资源丰富的超大城市上海,伴随着“一江一河”滨水岸线持续贯通提升,这本身就成为一种“流量”。 打开社交媒体,“哪段滨水岸线最值得去”也是容易“霸屏”的热门话题。评论区里,网友们的分享乐此不疲——“听劝!去北外滩看风景绝绝子!”“徐汇滨江有上海专属的惬意,怎么去都不腻!”“别吵!跟我去苏州河City walk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作为“绿色碳科学”的策源地和引领者,华东师大聚焦聚力“两个先行先试”,努力解决国家重大战略和科学技术前沿中绿色低碳发展的科学问题。为了全面提高绿色碳科学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绿色碳科学”概念
9月20日下午,华东师大召开全校教师干部大会,总结一个阶段以来学校的工作,对新学期学校重点任务进行部署。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梅兵主持。 会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介绍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进展和“双一流”建设的中期自评情况,并对形势和差距进行了分析研判,明确了学校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的着力点。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顾红亮介绍了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党委报告、纪委工作报告的起草情况
以“聚上海、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于9月20日在沪开幕。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开幕式并启动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为第三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选手颁发金奖。 华东师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姜雪峰教授获金奖,是海内外五个金奖之一。精密光谱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电子工程系主任陈少强教授获银奖。华东师大斩获一金一银!祝贺
实验室里又“吵”起来了。下午1时,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电学实验室内,博士后刘启晗一边紧盯分析仪,一边与几名助手讨论着参数设置范围,“上海对博士后支持力度大、科研氛围浓,我也要争取尽快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率先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和团队特别是青年才俊。 牢记总书记嘱托,上海锚定“真正聚天下
- 编者按 - 中国共产党华东师范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力推动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为展现华东师大心怀“国之大者”、坚定追求卓越、引领育人创新的奋进历程,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我们从即日起推出“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专栏。今天推出党的纪律篇《全面从严治党永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国家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全面而系统的部署。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自觉肩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育卓越人才的责任使命
- 编者按 - 中国共产党华东师范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力推动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为展现华东师大心怀“国之大者”、坚定追求卓越、引领育人创新的奋进历程,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我们从即日起推出“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专栏。今天推出人才队伍篇《主动融入高水平人才高地
华师〔2023〕23号 关于撤销经管书院的通知 各单位: 经研究决定,撤销经管书院。 特此通知。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2023年7月10日
各位师生: 根据学校《关于2023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安排的通知》精神,2023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自9月29日(星期五)至10月6日(星期五),共8天。现将中秋节、国庆节放假期间校车安排通知如下: 1.中秋节、国庆节放假期间两校区教职工通勤校车暂停运行。 2.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正常上班、上课,按工作日校车时刻表运行。 特此通知。 后勤保障
“你的沉默震耳欲聋”,初见不可理解,却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无论是告白示爱,还是征求意见,只要对方沉默不语,都可以配上这一句。其实,这本是一句流行歌曲的歌词,现在歌曲已经逐渐淡出,这一句看似矛盾的歌词却悄然流行。 从语言学角度看,“你的沉默震耳欲聋”是一种名为“对顶”的修辞格,即把语义相反的成分组合使用以产生发人警醒的修辞效果。对顶的成分可以是修饰语和被修饰语,如“落伍的时髦”“真实
寒窗苦读,鲤鱼跳龙门,何等光荣;三尺讲台,聚天下英才而教之,何等幸福!如何从两相许到两相悦,教学相长,互不辜负,共同成长,是我们要思考和处理好的问题。 老生常谈的建议是,尽快熟悉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熟悉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了解学校和学院的历史、现状和愿景,从中不断获取滋养——“求实创造,为人师表”“奉法守正,知行合一”。学习生活并非坦途,有崎岖有挫折,但要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努力
《易》曰:君子以言行动天地。君子主要通过口说的言辞或书写的文字参赞人类之福祉与天地之化育。 1923年,一批中国学人便通过“言”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史称“科玄论战”,或曰“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此事称得上“轰轰烈烈”,不是因为当时显得热闹,而在于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以至于百年后的今天仍值得我们向之回溯。 此次论战由张君劢、丁文江发动。张氏时为北京大学教授,研习哲学和社会科学;丁氏为
又是一年开学季。经过“高考”的洗礼,很大一部分学生将步入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就读。 而这个“高考”,其中包括“职教高考”。在2022年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时任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陈子季表示:“职教高考”将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 然而,对“职教高考”,各地叫法不一:分类考试、单独招生、对口单招、五年一贯制、技能高考等。在考试对象上,有面对普通高中学生的,也有面对中职
共有 23,70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1 页 当前第 31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