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终身学习需求持续增长的社会趋势,面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领域人群提供终身学习服务,正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标配”。在上海,招生学额时常被秒杀的社区教育机构、体验者络绎不绝的各类文化展演、将城市街角变身为无边界课堂的“城市漫游”(city walk)……无不生动演绎了上海浓厚的终身学习文化。市民广泛参与终身学习,是个人成长的自觉追求,也集体塑造着“人文之城”的上海
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获资助名单揭晓,来自13个城市、28家机构的46位杰出科学家成为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员”,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金鑫教授上榜。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鑫教授 金鑫,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神经生物学,主要采用分子、电生理、光学成像和行为学手段研究大脑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以及相关运动和精神疾病的机理
10月3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工会、妇委会干部任免宣布会在普陀校区工会一楼多功能厅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程静,校党委原副书记杨昌利,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军文等出席会议,校工会委员会委员、校工会经济审查委员会委员、妇委会委员以及各部门工会主席及委员近60人参加了会议。 华东师大召开工会、妇委会干部任免宣布会 朱军文首先宣读了学校有关决定和上级相关批复,程静同志兼任校工会主席、妇女
10月24日至27日,校领导曹友谊率团访问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新加坡国立大学和Duke-NUS医学院。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教育中心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人员随团出访。 曹友谊一行首先访问了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与科思达教育集团总经理黄朝盛、孔子课堂主任陈琪举行会谈。曹友谊表示,华东师大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新加坡科思达教育集团拥有
10月31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和平湖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平湖学校签约仪式在华东师大普陀校区举行。 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部长李志聪与平湖市副市长戴建忠代表合作双方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合同,双方将共同举办一所管理机制创新、教育理念先进和课程体系丰富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平湖学校。此次签约既是华东师大与平湖市深化教育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华东师大主动对接
“在我读书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很密切。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学院建设,外语学院始终都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做老师,千万千万不能亏待我们的学生。”在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中,资深翻译家、华东师大本科教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外语学院前院长张春柏教授说。 记者30日获悉,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国际化视野的多语种国际化卓越人才,是华东师大外语学科始终坚守的使命。自华东师大设立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步迈进,离不开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的建设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阐明学习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实际上,延安时期是党内各项学习制度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毛泽东对于推动延安时期党内学习制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遗存。提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能够真正活起来,让今天的中国人真正热爱它。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参与过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东方卫视《诗书中华》等诗词电视节目制作,也关注《长安三万里》这样与诗词相关的动画电影,对于传统文化与古诗词的活化有一些思考。 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值得我们吸收和重视
编者按: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与学习方式。如何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二十大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标志着推进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全党全国普遍共识和重要战略性目标。对此,本版
10月27日上午,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许玫访问华东师大,校党委书记梅兵与许玫一行举行交流座谈,校长助理、图书馆馆长吴瑞君主持座谈。 校党委书记梅兵会见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许玫一行 许玫在讲话中对华东师大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她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两校交流合作,深入落实两校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更有效机制,在干部交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强互动,合作开展海南自贸港智库建设,助力海南
10月28-29日,“第九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在华东师大普陀校区举行。本届论坛再次线下开设37场平行分论坛,8场特色工作坊活动,吸引了上千人报名线下参会,三十万人在线观看直播。 “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自2015年举办以来,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已经成为了国内教育学界共同期待的学术盛会。正如论坛组委会主任暨论坛主席袁振国教授所说的,超过30万人关注一个这么高度专业化的题目,足以表明
高校作为文化重地、人才高地和育人基地,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撑。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学生以“大夏百咏”为主题现场篆刻印章。明年是大夏大学创建100周年,大夏大学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 本报记者 赖鑫琳 摄 坚持守正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于10月30日圆满落幕,华东师大实现特等奖新突破,总成绩位列上海第二、全国第九,再度捧得“优胜杯”,创学校历史最佳成绩。 优胜杯获奖名单 主体赛特等奖领奖 “揭榜挂帅”专项赛擂主团队领奖 “揭榜挂帅”专项赛擂主签约仪式 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领奖 华东师范大学获奖团队风采 9支团队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出征“挑战杯”终审决赛
近日,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研究决定命名全市26家单位为2022-2024年度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华东师大博物馆获评这一殊荣。在10月18日举行的“道中华之美·耀民族之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上,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通等为获得命名的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颁发证书,华东师大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常务副馆长夏祥伟代表校博物馆接受证书。 华东师大
10月29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40周年学术活动在普陀校区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致辞,六位特邀专家围绕“方法•写作•发表”这一主题发表学术报告。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朱军文,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荀渊、副主任陈霜叶,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曼出席活动。学报期刊社社长黄薇、副社长胡岩分别主持致辞和报告环节。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共有 23,669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8 页 当前第 29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