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千岛湖,波光潋滟、水天一色,泛舟湖上,宛若穿行画中。掬一捧湖水入口,清冽甘甜。 千岛湖水主要来自新安江。谁能想到,这个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因为新安江污染,曾经刺鼻腥臭、鱼虾难存。 是皖浙共唱“护水歌”,让新安江变了模样,使千岛湖换了风姿!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从资金补偿到产业合作,从协同治理到共同发展,从“试点”到“样板”,新安江生态保护走出
寒假来临,一些数字产品成为父母的“陪娃神器”,其中有不少打着智慧学习、智能学习旗号的数字设备。这些终端产品能否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让孩子过多暴露在屏幕前,对其身心健康有哪些影响? 1. 电子“陪娃神器”真的有用吗 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已经认识了好多汉字,这让喻丹很兴奋:“争取上小学前能认识2000个字,这个寒假再努努力。”怎么学的?喻丹很有心得:“现在都是电子化的,用学习机,让他在游戏
【调研报告】 在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席卷全球经济社会的数字技术不断向教育领域渗透。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了关于学校教育作用的探讨:学校教育应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技术变革?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O)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PISA汇集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21629所学校的613744名学生数据,详细记录了数字技术蓬勃兴起后年轻一代的学习和生活发生的变化
华东师大实施“数智跃升计划”,将推进数智跃升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路,在育人方式、科研范式、治理体制、数据体系、师生素养等方面实现“数智化”突破创新。 01 探索融合,推动育人模式转型升级与科研范式创新 推进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各学科的交叉(AI for Science),鼓励各学科探索融合场景,大力推动育人模式转型升级,推动科研范式创新。 “数智人”示意模型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公布了2024年“春晚”的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这里的“龘”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汉字,读dá,意思是龙在天上腾飞的样子。 那么,你知道“龘”的由来吗?它因何被遗忘,又为何重新被人们熟知?你知道还有哪些和“龘”具有相似结构的汉字?这些生僻汉字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字发展史? 从“龙”到“龘” 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两个“龙”拼合在一起的“龖”字。中国古代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可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灿烂的一朵。其中传统手工技艺是人类文明传承最直观的记忆符号,一方面为人类生息延绵提供了所仰仗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被视作人类精神连接与情感沟通的纽带与呈现方式。“因材施艺,制具尚用,赋物以情,维系礼俗”成为传统手工技艺最为核心的内涵。 当全球步入后工业时代,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生活资料与工具的实用功能逐渐被剥离,取而代之的是其审美价值、文化价值
19世纪后期的帝国主义时代,欧洲国家重新编排本国的世界认知体系,以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新兴殖民国家德意志帝国也不例外。在德国,随着知识社会的兴起,对殖民地的认知被纳入帝国政治动员的链条中,催生出以殖民地区为对象的“区域研究”。 一 殖民帝国的世界认知体系建构是在一个国际性的殖民活动网络中完成的。不过,当殖民帝国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不断深化与殖民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时,其在认识论上却开始将自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社会理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会有正确的现代化观。回顾世界历史,有的国家曾经取得过辉煌成就,但后来遭受了严重挫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政权脱离了人民。即使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如果其政权脱离人民,现代化成果也会受到损害
主讲人简介: 田兆元,民俗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神话与中国社会》《中华创世神话六讲》《神话叙事与社会发展研究》《上海匠心》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神话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华文化传统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 编者的话: 神话是人类文明最早的精神印记,蕴含着原始先民对文化生活的认识。中国神话源于中华民族五千
深入思考并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师大何为”的时代课题,是高水平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抓落实见行动的重要命题。根据党和国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部署,基于办学传统和新发展阶段的使命担当,高水平师范大学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以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牵引,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
学人小传 李玲璞(1934.1—2012.11),笔名李圃。山东文登人。语言文字学家。生前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名誉主任。1956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著有《甲骨文选注》《甲骨文文字学》等,主编《古文字诂林》等。作者供图 李玲璞在一张明信片上为胡厚宣题写的生日贺词。作者供图 李玲璞先生去世已经十多年了,我一直感觉不真实,先生在病榻
第三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颁奖典礼于1月28日举行,获奖者名单揭晓,华东师范大学共有4位青年教师获奖。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张亮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纳米拓扑学,该领域是研究拓扑行为与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关联的交叉领域,由2016年诺贝尔奖得主Stoddart教授在化学拓扑学的基础上提出,对生命、化学、物理及材料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
2024年1月25日,由海南研究院与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的2024年“优秀大学生冬令营”在海南研究院开营。本次冬令营的主题是“超快科学与量子感知”,旨在增进全国优秀大学生对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和前景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热情,并吸引优秀学生攻读华东师大“海南专项”硕士、博士研究生。 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院长李志斌开营致辞 开营仪式由华东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
1月26日至2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超快科学与量子感知国际会议(USQS 2024)在海南研究院举行,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高层次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上海科技大学李儒新院士、维也纳技术大学Andrius Baltuška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曾和平教授共同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北京大学龚旗煌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海南大学骆清铭院士、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山西大学贾锁
共有 23,70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1 页 当前第 25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