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下》(以下简称《天下》)提出了人们在认知和应对世界的问题上应达到的理想之境,展现了墨家、法家、道家、名家等早期中国思想派别对该问题的不同思考侧重,并通过对“方术”各异的纷争思想局面的评议进一步论证了何为理想之境。《天下》饱含对天下治乱的忧患意识,认为秩序治乱与对世界的认知偏好及其应对之方纠缠在一起,并表达了对“内圣外王之道”的向往。《天下》产生于“天下大乱”的时代中,与之相应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召开一年来,全国各地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各学段思政课如何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地回应青少年思想关切?如何打造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金课”体系? 距离上海市中心约70公里的上海临港中心,日前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思政课。来自上海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的6位思政课教师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科学家、上海电气集团的劳模以及大专院校专业课教师同台授课。这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这一指示为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溯本探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内涵特征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简称“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它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资源高度集聚
海派文化这个说法既笼统又聚焦,既通俗明白又内涵丰富 海派文化,首先应该放在艺术史中来看。我向来认为中国艺术史上有两大系统,一个是汉唐系统,一个是宋元系统。汉唐系统主要是指北方的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艺术,以及山西的永乐宫壁画这样一些现象级的作品;宋元系统主要指像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还有像后来元四家这样一个系统。这两个系统非常不一样。你去了敦煌以后,会感觉到敦煌的气息真的是另外一个艺术
Goldring教授是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副院长、教育领导与政策讲席教授。Goldring教授是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院士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院士,2019年至2024年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学刊》(American Educational
张东波教授现任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在此之前,他曾在新加坡、美国以及英国工作近20年,最近的工作经历是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任终身正教授。他是著名国际期刊Language and Education(SSCI来源一区期刊)的主编,该期刊致力于推动语言与教育领域的发展。 他的研究主要关注跨语言研究、语文教育以及语文教师教育,他创新性地采用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理解并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他
劳悦强,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曾在北美多所大学教授中国文史哲诸课逾十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荣休、荷兰莱顿大学沼田佛学研究讲座访问教授,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客卿教授。研究兴趣涉及先秦诸子思想、汉魏晋南北朝儒、道、释三教互融、佛教讲经等等。中文著作包括《文内文外—中国思想史中经典诠释》(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21年简体字版)。英文著作则包括《剑桥中国史》第二册(魏晋南北朝卷)中《清谈与玄学》一章
李广健,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历史学博士,2016.2-2019.2,暨南国际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2015.8迄今,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2007.8-2013.7,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2015.7.1迄今,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历史学部硕、博士校外评审。
Marius Timmann Mjaaland教授任教于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哲学、气候危机的跨学科研究等。出版Autopsia: Self, Death and God after Kierkegaard and Derrida(2008)及The Hidden God(2016)等专著。
董夔现任教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担任作曲教授,并于2019年至2021年期间担任音乐系系主任。除作曲外,她亦在钢琴上即兴演奏并撰写小说散文。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兵的故事》于2022年由知识出版社(隶属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目前,她正在创作一部由古根海姆基金会资助的一幕歌剧性剧场作品《直到现在》(UNTIL NOW)。
王海之,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金融学教授。主要从事公司金融,创业金融,金融机构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发表SSCI 17篇包括4篇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认定的经管类50种一流学术期刊。主持完成多项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包括Kauffman基金会,Coleman基金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s Insurance
刘思宏博士是斯坦福大学早期儿童中心的研究学者,与Philip Fisher教授合作开展研究。她于佐治亚大学获得人类发展与家庭研究博士学位,并在俄勒冈大学转化神经科学中心完成博士后培训。刘博士的研究采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探讨早期压力如何在多层次的生态环境中塑造儿童的发展、行为、和健康。她还运用fMRI、EKG、和神经内分泌压力反应评估等方式研究早期压力如何在生物层面上固化,并改变儿童的神经生物
萨拉·赫内西是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在近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她领导了数十个受资助的研究项目,出版了四本专著、七十五篇同行评议文章以及多篇面向研究人员、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其他出版物。 她是跨学科剑桥教育对话研究项目的共同创始人,她的团队开发了开创性的研究工具,用于分析对学习有帮助的对话,包括适用于各教育阶段教师和以技术为媒介的对话的版本。赫内西教授还是剑桥大学休斯学院剑桥教师研究交流中心
陈以爱,东海大学通识中心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人。早期研究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及大学史,代表作有《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并将有《整理国故:文化运动与考据学风》面世(预计2025年)。近年专注“东南集团与五四研究系列”,聚焦五四运动在上海的表现,已出版《动员的力量:上海学潮的起源》,并完成《行动的策略:上海三罢始末
余红兵,教授,博导,前美国符号学会会长、国际符号学协会副会长、亚洲符号学国际学会秘书长,国际符号学界著名青年领军学者。任教于多伦多都市大学、多伦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并担任南京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国际符号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大连外国语大学启航学者讲座教授、国际语言与文化符号学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理事,四川大学“符号—传媒”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等等。担任
共有 23,54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0 页 当前第 2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