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津,1945年出生于天津。196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在上海图书馆任职时,曾追随顾廷龙馆长研习目录版本之学。1986年2月至1987年10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做图书馆学研究。1988年获研究馆员职称,是当时中国图书馆学界最年轻的研究馆员。曾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三届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古籍版本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图书馆特藏部主任,上海市第七届政协委员。1990年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
钟芳,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亚洲室内乐协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音乐选题策划人。先后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后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获钢琴硕士学位。 高翔,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特邀驻团作曲家。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女王大学和阿尔斯特大学。音乐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华东印象》等《我的母亲河》、室内乐《宝石组曲
蔡文菁,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哲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西方现当代哲学,现象学。研究关心的论题有自身意识、反思的伦理内涵、现象学的方法等,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现象学视阈下自由与有限性的考察。
孙健敏,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领导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组织行为学》首席专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2023-2027),中国社会心理学会EOA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2-2026);中国心理学会管理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3-2026);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国际应用心理学会(IAAP)会士、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会(SIOP)会士
宋长青,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政治地理与地缘关系专业委员会主任;《地理学报》、《干旱区地理》、《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中国地理科学)》副主编,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与技术协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多年来, 聚焦政治地理与地缘关系和区域高质量
李武,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研究员,数字传播与信息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研究兴趣为新媒体用户心理与行为,数字时代的出版和阅读。研究论文发表于《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anja Mehlstäubler,2005年毕业于汉诺威大学,论文题目“Novel cooling methods for an optical frequency standard based on Mg atoms”。于2006年和2008年分别在巴黎天文台和德国PTB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内容分别为冷原子重力仪和Yb+离子钟;2016年开始成为PTB/QUEST独立PI,目前为QUEST
中国台湾省宜兰人,国际著名宋史学者,著有《晚宋朝臣对国是的争议——理宗时代的和战、边防与流民》《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孙应时的学宦生涯:道学追随者对南宋中期政局变动的因应》《居乡怀国:南宋乡居士人刘宰的家国理念与实践》等,曾任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台湾中兴大学副校长、《新史学》杂志社社长、长庚大学讲座教授、日本东洋文库终身海外
许全华教授,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学特级教授,并于2014被选为法兰西大学研究院院士,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量子概率、算子空间及调和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J. Amer. Math. Soc., Invent. Math., Duke Math. J.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一些是开创性的奠基工作或有重大突破性的工作(国际公认的非交换鞅论的奠基人之一)。许全华教授曾在1997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敏教授、韩平研究员和史贵涛教授研究团队综合同位素地球化学、分子微生物学、宏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学等多学科手段,揭示了南极近岸区域陆地系统硝酸盐的主要来源,解析了微生物驱动的氮循环过程;首次发现了南极极端生境中B型全程硝化菌(Comammox Nitrospira clade B)是主要的硝化过程驱动者,并阐释了其在低温和寡营养等极端环境中的生存策略。相关研究成果
4月12日,校领导孟钟捷会见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校长Dáire Keogh一行。该校商学院执行院长Dominic Elliott、商学院副教授高玉慧、中国区战略合作经理王晓侠随行来访。华东师大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人员陪同会见。 校领导孟钟捷会见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校长Dáire Keogh一行 孟钟捷欢迎Dáire Keogh一行到访师大。他表示,学校坚守“育人、文明
4月13日至14日,第四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本次大赛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旨在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经过四个多月的激烈角逐和精心筹备,最终汇聚到了这场为期两天的教学盛会。 第四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在华东师大举办 13日上午8时,第四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
4月15日,华东师范大学杏坛高议第24讲“传京剧特色,弘国粹文化——戏曲电影《贞观盛事》展映活动”在普陀校区思群堂举办。影片主演、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尚长荣,影片导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导演滕俊杰,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孟钟捷,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国家一级导演朱枫,上海电影评论学会
上海市社联会长论坛(春季)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论坛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指导,上海市经济学会和华师大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主题,市社联所属学术团体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等100余人与会。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社联兼职副主席梅兵表示,对社科界和高校来说,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在做好体系化
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董必武为中共一大会址手书“作始也简,将毕也钜”。他曾任延安时期的中央党校校长,一生“遵从马列无不胜”信仰。 本报记者 孟雨涵 摄 上海青年学生朗诵《共产党宣言》选段。本报记者 蒋迪雯 摄 马克思和中国有缘。在中国还没有人知道马克思的时候,他就发表了十几篇关于
共有 23,69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0 页 当前第 23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