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建设新型劳动者队伍。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劳动教育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答好新质生产力这道“考题”,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劳动教育的独特
前不久,武汉某小学有46名家长联名请愿,要求班里患有“多动症”的学生小明(化名)转学,原因是小明对其他同学存在肢体和语言攻击行为。小明家长表示,孩子只是想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但由于并不知道怎样正常沟通,才会用拍打的方式寻求大家关注。这一新闻引发社会关注。 像小明这样并不存在明显智力问题的“特殊儿童”,应不应该在普通小学接受教育?如何保障这类孩子的受教育权?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差异不是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积攒了无与伦比的精神底气和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正是这样的城市精神品格,铸就了党的诞生地的历史辉煌,同时也铸就了上海必须做到“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的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历史担当。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本身也是延续这种历史辉煌、体现这种历史担当的必然要求
6月11日上午,华东师大在普陀校区逸夫楼多功能厅召开离退休干部形势报告会,邀请教育学部副主任兼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柯政教授,为老同志们作题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学术思考”的专题报告。学校离休干部、退休老领导、老教协理事会成员、关工委委员、退休党支部书记、老教协分会会长、二级关工委委员、特邀党建组织员、机关宣讲团成员、退休示范党支部党员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谭红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商业统计学会共同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日前落幕,华东师大学子共斩获18项国家级奖项,其中,全国一等奖4项(研究生组1项、本科生组3项)、二等奖1项(本科生组)、三等奖13项,学校荣获“最佳院校组织奖”。 研究生组学海无涯队获全国一等奖 本科生组全国一等奖团队 · 全国一等奖获奖团队作品
6月1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合力塑造优质教育新品牌,深化优秀人才实践共育新途径,携手推动前沿医学健康学科新研究,共建高校人才友好型城区,共建馆校合作新典范,共同打造虹口文化新高地。 虹口区委书记李谦,区委副书记、区长吕鸣,区委副书记姜爱锋,副区长陈筱洁,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副校长戴立益
100年前的6月,一群厦大师生来到上海,成立了一所新的大学——大夏大学。“大夏”之校名,既表示由厦大嬗变而来,又寓意“光大华夏”。大夏大学以“自强不息”为校训,发挥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职员苦干“三苦精神”,扎根上海办学,校政日隆、校誉日起,与复旦、光华、大同并称为上海四大私立大学,还被誉为“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 海纳百川的上海,助力大夏大学诞生与发展—— 1924年,大夏大学先后
端午节拥有龙舟节、重午节、浴兰节等20余种称谓,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各地不尽相同的端午习俗,寄托了人们驱邪避疫、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兰花飘逸、艾叶清香、粽子软糯、龙舟赛激烈……端午习俗传承千年,亦走向世界。端午竞渡的起源为什么是凤舟?端午节何以成为世界性节日?如何探索端午节的多元化表达方式?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中新社记者
从上海出发,自东向西的现代斯拉夫研究在当下是一幅怎样的文化图景?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与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共同举办以“上海、柏林与巴黎:现代斯拉夫文化空间流动”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这是华东师大首届现代斯拉夫与区域研究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跨学科交流,深化对现代斯拉夫文化的理解与研究。 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及华东师大的多位
带着几位学生和团队成员,再带上一架无人机,从闵行区“逛”到青浦区。小飞机飞得并不高,最多两棵行道树的高度。“玩”这活儿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超大城市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分析应用重点实验室的副教授胡国华,他也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黎夏教授领衔的超大城市自然资源多维监测与时空演变分析科研团队的青年骨干。 胡国华是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俊秀楼409室,这是庞维国教授的办公室,也是他的“办公室书房”,书橱、挂饰,还有那些堆在橱顶或者藏在纸板箱里的书,都与阅读、写作、思考和生命有关。教授书房的故事,从我们轻轻敲开这扇房门后,由主人娓娓道来。 静谧一隅自有书香来 被夏风轻拂着的师大校园,绿意盎然。庞维国教授约12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布置了好几个书柜,粗粗算算,也有2000多册藏书,散发出静谧书香。这里,不仅是
近期,华东师范大学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类脑与智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段纯刚教授、向平华教授、钟妮教授科研团队在神经形态人工突触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利用氢质子在关联氧化物量子材料中的空间演化实现了生物突触中基于习惯化和敏化学习行为的树状分层记忆特性,为开发具有自我学习和联想记忆能力的人工智能硬件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成果以“Spatial evolution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如何精确控制基因表达的方法,这对于生物合成和基因细胞治疗等领域至关重要。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来自植物的光敏色素伴侣蛋白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6月8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叶海峰团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Exploring plant-derived
编者按: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共有 23,69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0 页 当前第 19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