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AI进行沉浸式情景对话,外语“开口难”能否破解? 当教师从机械作业批改中解放,能否创造出更具创意的课堂? 当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乡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外语教育的鸿沟能否被填平?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由网班科技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带来的“AI英语Go”给出了答案。 “AI英语Go”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在‘创业演练’商务英语课堂上,我扮演有创业想法
作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力量,当前很多教师积极尝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与问题探究。 然而,除了知识误导、信息过载、算法偏见等已知风险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习中的直接应用还潜藏一些深层次挑战,包括学生学习自主性衰减与路径依赖、问题解决方案趋同与创新受限、学习与研究容易止步于方案构思阶段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深度和成效,因此需要从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学生深度学习的模式重构
微专业通过跨学科培养和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这个就业季,华东师范大学2025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吴曦顺利入职上海交宅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开发工作。在日常版本更新迭代中,他总能凭借数据驱动决策的思维精准判断需求方向。这一核心能力正来自于他曾修读的“数据驱动教学”微专业。像吴曦这样因微专业受益的并非个例,该校2025届微专业50名本科毕业生,就业落实速度、岗位质量都优于学校平均水平
一 近日,由中式奇幻《中国奇谭》改编的长篇动漫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爆红,传统文学经典《西游记》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影片彻底颠覆了《西游记》固有之“唐僧取经”的高贵母题和“金蝉历难”的先验性游戏规定,将视角聚焦于底层打工人的生活现状和生存逻辑,以一则笑中带泪的无名小妖逆袭故事和励志主题,引发万千普通职场打工人的情感共鸣。 长篇动漫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剧照 传统文学经典《西游记》书影 马伯庸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针对水面垃圾清理和塑料降解回收的两项科研成果正在试验中,海洋污染治理问题取得新突破。华东师范大学海南研究院塑料循环研发中心主任姜雪峰接受央视记者采访。 阅读原文 来源丨CCTV-13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戴琪
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提出,技术不仅仅是工具或人类活动的副产品,而且是构成我们存在方式的基本维度。每一次技术范式的革命性变迁,都不仅仅是工具的革新,更是对人的存在方式乃至主体性的根本性重塑。 在数字文明时代,人与技术的关系已远非简单的“主客二分”所能概括。数字技术以强大的渗透力和重构力,通过可穿戴设备、AI辅助决策、智慧城市等方式深度嵌入我们的生活,催生了人与技术“共生体”。区别
“我是你的眼”!7月25日至8月2日,华东师范大学曙光志愿者服务队联合金盲杖项目,在9天时间内为20位即将步入大学的视障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热身”活动,从真正独立出行训练、礼仪课程、盲用电脑培训、自主生活工作坊,到“青春不迷茫”成长分享会和社团体验等,用温暖为视障准大学生赋能,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记者了解到,大学生志愿者本身多是特教专业的学子,这些日子的朝夕相处也让他们对专业有了更坚定的认同
“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成长,感受了名校魅力,更记住了上海的美好!” 怀揣着对科学和创新的向往,今年暑期,来自云南、贵州、广西山西、内蒙古、新疆以及上海的99位高中生和11位带队教师走进华东师范大学,开启沉浸式科学与文化体验。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主办,旨在促进高中与高校协同育人,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华东师大
各位老师、同学: 闵行校区公共创新实验中心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将于8月10日开工建设,施工周期约20个月,阶段性施工时间为6:00-22:00。 施工区域与学习教学生活区域严格隔离,但因场地位置原因,施工人员及车辆将通过校园道路出入。施工期间,我们将科学规划施工流程,优化施工工艺,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严格按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定进行管理,特殊情况下的施工(如连续作业
这些准新生即将奔赴上海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长春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院校,攻读汉语言文学、大数据、法学、社会工作、音乐表演、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开启人生新篇章。 在教练带领和志愿者辅助下,学员利用听觉捕捉环境信息 大学新生的开学第一课是军训,而对于视障新生来说,首先要学会独立出行。 7月25日至8月2日,在黄奕聪基金会支持下,华东师范大学曙光志愿者
华东师大作为全国首批承办高校之一,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华东师范大学分营已经连续承办十四年。这个盛夏,来自云南、贵州、广西、山西、内蒙古、新疆、上海的99位高中生和11位带队教师,共同开启了一场集科学探索、文化浸润与团队成长于一体的精彩旅程! 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华东师大分营开营式 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主办,旨在促进高中与高校协同育人,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和德智体
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要求,筑牢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核心平台的战略根基,进一步强化校地协同创新纽带,实现校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7月3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智能软件与AI+概念验证中心揭牌启用仪式暨首批概念验证项目评审会在华东师大科技园举行。本次活动由华东师大科技处、普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指导,华东师大科技园主办,上海华东师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时强调,“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与历次科技革命相似,作为通用技术的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将重塑经济产业结构并引发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调整。那么,人工智能技术会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和结构性影响以及
7月19日,“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第二辑)编写推进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室副主任顾江主持会议。 “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第二辑)编写推进会现场 主办方提供 商务印书馆原总经理李平在致辞中表示,“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第一辑)作为国内首套系统性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专著,填补了学科空白,第二辑编写应立足第一辑的成功经验,在学
共有 23,60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4 页 当前第 1,85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