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引入AIGC以后,教师的教变得更容易还是更难了?学生的学变得更容易还是更难了?当下的教与学应当如何被重新定义? 未来,顶尖的程序员是什么样子的?当下拔尖人才培养工作中,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如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业被允许使用AI,教师如何对学生学习掌握度进行判定?当下的教学评价标准应当如何设定…… 围绕以上问题,“华东师范大学2024年暑期AI赋能教师教学创新研修
劳尔·拉米雷斯·鲁伊斯,科尔多瓦大学历史学博士, 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教授,西班牙著名汉学家,长期以来深耕中欧文化交流史。
黄国信,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主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
7月2日,华东师范大学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举行。 在中国商飞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东风,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翟金国和中国商飞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上飞院院长沈波的共同见证下,华东师大副校长施国跃和上飞院副院长苗剑峰代表双方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由上飞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殷秀峰
本周末,7月7日,由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多家单位主办的第一届量子与老子国际论坛将在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举办。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湖畔确是坐而论道的好地方!除此以外,为何选择在滴水湖畔举办呢? 当今世界,全球剧变,基于量子物理的新科技时代正扑面而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驱动新一轮产业变革。 临港新片区作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启动“滴水
在人工智能带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变革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诸多新挑战。为塑造技术领袖的创新领导力,帮助企业突破创新瓶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路径,6月29日-30日,“创新领导力与系统性创新方法论实践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逸夫楼一楼报告厅举办。 创新领导力与系统性创新方法论实践论坛举行 作为“创新领导力”系列论坛的第三场,本次论坛由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主办,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
依靠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100多年来,不断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实践、理论和制度创新,以纪立党、以纪兴党、以纪强党,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经验。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重点要解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三个问题。 先来看“知其然”:按照政党纪律对其成员约束力强弱,可把政党分为两类,即强纪律型政党和弱纪律型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相比
在时人眼里,所谓“社会科学”基本上是指马克思主义学说。人们思考中国现代化问题时,经常会借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理论与方法。 放眼中国近代史,现代化建设是在颇为复杂的内外环境中进行的: 首先,如何继承清代以来形成的疆域版图,并在此基础上整合边疆地区与中原腹地,保证主权的完整与国家的统一。 其次,如何突破传统王朝的“皇权不下县”与授权地方士绅阶层进行基层治理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建立
姚君喜,复旦大学美学博士、传播学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系主任,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视觉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孔子学院”顾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研究”首席专家、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课程主持人。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文旅
王春辉,首都师范大学语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文化学院教授,《语言战略研究》杂志副主编、《语言治理学刊》主编,多种刊物编委。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社会语言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治理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主持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等各类课题10多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文章110余篇。研究领域
余建华,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国际问题和世界历史领域的研究,主要进行国际安全(世界民族问题、能源政治和恐怖主义等)、中东和中亚、上海合作组织、犹太学、亚欧(中欧)关系和中国外交等领域的研究。
谈家祺,博士,现任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助理教授。2014年获得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宿主-微生物共生作用,包括温度对微生物群落构建机制以及对宿主适应度和功能的影响。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ISME Journal、Ecology、Evolution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宋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人口研究》副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副秘书长、婚姻家庭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学会婚姻家庭专业
郑宇健,深圳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香港岭南大学哲学系创始成员(1995-2021);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2021)。研究兴趣主涉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兼涉部分欧陆和中国哲学与分析哲学间的比较。发表中英文著作五十余种。代表作有“论动态选择”(Philosophical Studies 2001)、“论意志薄弱”(Dao 2017年度最佳论文)、《规范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等。
方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语文》杂志原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自然口语对话的互动语言学研究”首席专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语用标记形成机制的多视角研究”和“汉语动态呈现语法研究”;出版《汉语篇章语法研究》《浮现语法:基于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研究》《规约化与立场表达》(合著第一作者
共有 23,69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0 页 当前第 17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