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州,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民盟江苏省委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学会淡水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担任经典湖沼学刊物Fundamental and Applied Limnology的Associate Editor,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两项。主要从事藻类与浮游动物
7月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普陀校区举行集体学习会,聚焦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学习会由校党委书记梅兵主持。 华东师大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学习会上,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友谊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德国不仅是现代历史学的诞生地,而且在历史教育的现代转型中同样发挥过重要作用。它尤为重视中学历史教科书这一历史教育载体,在理论建构与实践操作方面多有探索,形成了独特的教科书文化。 一 19世纪前,在德意志地区,还没有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当时的历史教育属于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受到“历史是生活的导师”这一名言的影响,相关历史著作一直被视作贵族家庭人文教育的重要基石。到16世纪,一些
曹晓冬,199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工作,2018年起在康奈尔大学担任正教授,曾担任本科生主任(2017-2020, 2023-2024)。曹晓冬的主要研究领域是Ricci流,包括Ricci孤立子和Einstein流形的分类。自2005年起发表了近三十篇论文,并于2013年获得西蒙斯(Simons
Masaki Izumi(泉正己),现任京都大学理学研究科教授。泉正己教授在算子代数、尤其是次因子理论领域的工作闻名遐迩。他给出了很多一般方法无法完成的具体范例的构造,并以出色的技巧给出了各种各样完整的计算。其主要结果为:对指数4以下次因子分类理论的贡献及其在指数5以下情况的进一步推广、量子二重构造法的具体计算、Haagerup次因子的新型构造及其推广、古典Galois理论的量子化版本
拉马努金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基础数学核心领域代数几何方向的研究。
Annie Qu is Chancellor’s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She received her Ph.D. in Statistics from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in 1998. Qu’s research
Weibin Mo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at Daniels School of Business, Purdue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mainly focus on statistical methodologies in machine learning, personalized
Yang Feng is a Professor of Biostatistics at New York University. He obtained his Ph.D. in Operations Research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in 2010. Feng’s research interests encompass the theoretical an
Mikael Rørdam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荣誉教授、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国际算子代数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Rørdam教授长期致力于算子代数、动力系统、几何群论、K-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发表在Annals of Mathematics、Acta Mathematica等顶尖的数学杂志上,文章总引用率达2800多次。由于在C*-代数的结构和分类理论中的卓越工作,2006年
为了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动回应社会需要,很多高校对现有专业进行了新一轮的动态调整和优化,并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积极向国家急需和学校优势专业上调整扩增招生计划。 这两年,不少高校加快传统学科专业的升级改造。华东师范大学自去年以来新推出三个针对人工智能新发展的“优化专业”,分别是:教育信息技术(智能教育)专业、工商管理(智能商业)专业、工业设计(智能设计)专业。 阅读原文 来源丨
高树基,教授,1966年生,1995年获得台湾大学海洋化学博士学位,2009年-2013年任任职台湾“中央”研究院研究员。2011-2024年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2014年全职加入厦门大学,为氮循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2018获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氮循环与全球变化资助(2018-2023年)。2021年加盟海南大学并担任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一职,2024年全职加入海南大学。专长以稳定
王兰,同济大学长聘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担任国际科学委员会“城市健康与福祉”计划学术委员会主席、英国健康城市国际指导委员会理事、国家卫健委健康城市建设和健康影响评估专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健康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Urban Studies、Health and Place、《国际城市规划》等期刊编委。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
共有 23,529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69 页 当前第 17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