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至30日,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在闵行校区举办“传承·创新·赋能——光华精神引领科学教育新实践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褚君院士浩分享题为《努力焕发科普光芒》的讲座。时值光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活动以传承“光华精神”为核心,通过回溯历史、启动社会实践项目、发布青年宣言等形式,激发青年学子“科技报国”的使命感。学院领导、校友代表、师生代表等近200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承前启后
5月30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院长梅兵担任首席专家的202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家精神弘扬与落实机制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办公楼小礼堂顺利举行。 “教育家精神弘扬与落实机制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华东师大举行 本次开题论证会的课题评议专家组,由曲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授戚万学
2025年上海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比赛5月30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决出最终胜负。比赛汇聚了上海48所高校156名教师参赛,为了大学生的高质量充分就业,60名教师参与决赛“比武”,展现课程教学和咨询辅导本领,其精神风貌和功底,让人印象深刻。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还有什么妙招、实招?青年报记者专访大赛金奖老师。 以赛促学,携手上海高校孵化就业“金课” 本次
年轻的知识分子们之前经历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然后对工人进行教育,启发他们的觉悟;而在以工人群体为主体力量的五卅运动中,学生又从工人身上学到很多。 2025年3月31日,观众在参观“热的血——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 在波澜壮阔的五卅运动中,大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和生力军。 上海大学师生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运动
固本培元与革故鼎新交织,共性与个性和谐共存,各美其美与美美与共相得益彰。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贯通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是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也是催人奋进的目标愿景。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固本培元”与“革故鼎新
【聚才论道】 科创人才是指那些拥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并致力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成果转化的高素质人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需要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的科创人才队伍。这意味着既要立足本土实际,强化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又要注重全球视野下的协同创新,通过开放协作与本土化培育相结合的方式
6月2日,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周年之际,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公民发展与现代德育研究中心、上海市伦理学会道德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弘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作为教育强国的核心要素,“思政引领力”居于“六力”首位。高校学生社区是集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场所,亦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
当AI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创业生态如何突破技术“奇点”、构建可持续的创新引力场?六大孵化器掌门人的深度洞见,一起来听! 刚刚过去的五月,黄浦江畔迎来一场聚焦未来的思想盛宴——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人工智能金融产业研究院暨孵化器主办,模速空间、交大工研院、环上大科技园、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谱Z计划共同支持的“模速孵化力论坛”在模速空间举行。 “模速孵化力论坛”在模速空间举行 论坛以“AI
《沪上“大先生”寻踪》研学路线已制作成活页,可嵌入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光荣之城 红色“沪”照》中,丰富个人的打卡学习成就;今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100周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如何传承工人运动红色基因、深化青年思政教育,《赤色沪西:弘扬百年工运精神》也已制作成研学手册。作为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的特色活动,5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红途”平台连推两条特色线路,献给
今年是五卅运动爆发100周年,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学校之一——光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光华翰墨 承志流芳——纪念光华大学建校百年美术与书法作品展”29日正在上海举行。 150余幅师生校友以艺术之笔重溯光华大学在民族危难之际诞生的精神根脉,绘就华东师大百年文脉的时代长卷。 据悉,从海派名家丁筱芳的中国画作品《张寿镛像》中创校校长坚毅的目光,到嘉兴南湖学院青年书法教师黄贤志抄录《徐燕谋
专家解析,文科无用论不成立,AI时代文科重在培养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又是一年高考季。伴随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调整优化,文科专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曾经的热门专业正大幅“降温”。而网络上一些诸如“文科无用论”“文科就是服务业”等言论,也不时引发各种争论。 文科专业正在经历哪些变化?哪些文科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应该避坑?哪些专业和方向又正在成为文科的“新晋黑马”?本次特邀来自沪上
今年是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学校之一,光华大学建校百年。6月1日一早,华东师大师生在普陀校区思群堂迎来了一份来自天安门的珍贵礼物——一面曾升起在天安门广场的国旗。 这面编号为2024-0153号的国旗,曾于一年前的今天(2024年6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今天起,这面国旗将永久珍藏于华东师大校史馆。 它曾在天安门前的朝阳中熠熠生辉,也将见证丽娃樱桃河畔的教育荣光,激励着一代又一
共有 23,539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0 页 当前第 1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