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下午,受华东师范大学邀请,首次访沪的纽约大学男子篮球队来到华东师大闵行校区与华东师大男子篮球队进行篮球友谊赛。比赛旨在通过“体育”这门全世界共通的语言,让高校学子成为中美友好的青春使者,加深对彼此两国文化的了解,为中美友好做出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与纽约大学举办篮球友谊赛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纽约大学校园生活资深副校长Jason Pina、全球事务副校长Josh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今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至今,已完成超过50个航次,服务游客超20万人,占全国邮轮旅游市场40%左右。 乘着国产邮轮去看世界成了当下时尚的出行方式。邮轮运营得怎么样?游客对它满意吗?国产邮轮的诞生带火了什么?近日,记者来到国产大型邮轮的母港城市——上海调研采访。 乘国产邮轮看世界成为新时尚 上午8点多,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了一个航次的服务,靠泊
8月12日,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副书记孟钟捷在闵行校区会见了香港特区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香港教育局考察团一行。来访成员包括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主席梁美芬、副主席周文港等19位议员及代表,以及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等。香港中联办教科部、香港特区驻沪经贸办、上海市海联会、闵行区海联会、上海市府港澳办等代表到校出席相关活动。我校学校办、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教育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1917年,社会学家韦伯告诫德国青年人,“学术生活就是一场疯狂的赌博”,能将科学作为“天职”、承受科学工作的不确定处境“而不自怨自艾的人寥寥无几”。韦伯说得一点没错,一个人兢兢业业从事科学研究也未必有所突破。而且,科学工作多数时候枯燥乏味,恰如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卡塔林·考里科在《突破:我的科学人生》中描绘的,她四十年如一日坐在实验室台前,重复操作着离心机和培养箱等器材
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重大民生问题。推进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幼有善育的人民城市,是上海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在推进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上海通过构建托幼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回应社会需求等系列前瞻举措,取得了
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文学界举行了不少纪念活动。每每置身其中,我都在想,老舍离开我们快六十年了,他的作品为何还能被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忆和复现?为什么老舍的人与文在历经岁月风尘后的今天仍旧可以熠熠生辉?当我们在纪念这位文学巨匠时,我们到底在纪念他的什么? 1. 倾情“小人物”,践行“灵的文学” 老舍一直秉持写“小人物”、为“小人物”发声的创作品格。这些
“士不遇”是中国古代士人群体面对的普遍精神困境,也是文学史的经典命题之一。先秦时期,有关这一主题的文学书写已徐徐展开,如《诗序》即论《柏舟》是“言仁而不遇也”,荀子则说:“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至汉代,随着楚辞学的兴起及其后历代悼骚、怀骚、仿骚之作的不断涌现,这一议题逐步沉淀和巩固下来。一般而言,“不遇”涵涉两重意思,一是时之不遇,即囿于时代与历史的客观原因,文人士子缺乏施展才华的政治
编者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如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
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并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其当下传承面临困境。今年暑期,华东师范大学一支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云南丽江,联合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依托语言文字基础理论与多种人工智能技术,成功研发并发布了东巴古籍智能翻译系统。 东巴古籍智能翻译系统页面展示 该系统以东巴文字理论研究为支撑,基于
在电影院里看奥运会。大银幕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影院内响起激动人心的国歌大合唱,氛围直逼巴黎现场!席间,观众欢呼掌声与助威不断,红旗飘扬,大家一起热血沸腾。在今年刚刚落幕的巴黎奥运会期间,多个短视频都记录了在电影院里出现的“名场面”。这一幕幕也让思政教育工作者许瑞芳倍感激动。 许瑞芳是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奥运颁奖唱国歌的场景,在她眼中,正是思政教育成效的一个表征,思政教育或许
亲爱的老师、同学、校友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我们也将迎来第40个教师节。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始终以“育人、文明、发展”为核心使命,涌现出一批知名科学家、人文学者、教育家等,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华东师范大学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勇于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特色探索高校
今年,华东师大首届“强基计划”学生完成转段,100%在本学科继续深造,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廖欣怡即是其中之一。首届强基生都是怎么学习的?她告诉你! · “我感激本科期间的积累与收获” “感觉生物学是在召唤我,”廖欣怡从高一开始就决定大学一定要读生物专业,想在生物学科深造,“我一直感觉生物学科有很多我感兴趣,但是目前的研究不能解释我疑惑的问题。” 2020年9月,获知“强基计划
他来自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的一个小乡村,出身平凡,却不甘平凡。自入学以来,他始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于学业笃志勤勉,于实践求真务实,于学生工作乐于奉献,在不断学习和锻炼中成长,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强”的内涵。他就是2023年度华东师范大学“自强之星标兵”——杨世豪。 杨世豪,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生态学2020级本科生,在专业学习中积极进取,获2023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
共有 23,69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0 页 当前第 165 页 |